新媒体
[研究生招生] 浙江大学海洋化学与环境研究所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海洋化学与环境研究所
核心研究内容
多重胁迫下海洋环境的
生物地球化学响应以及应对措施
重点发展方向
全球变化和人为活动作用下的
关键生源要素循环过程研究;
海岸带和近海典型环境和生态问题的
形成和调控机制研究;
海洋传感技术与分析方法的研发等
具有浙大特色的科学研究
多学科交叉
海洋环境与化学、海洋生物、
物理海洋、海洋遥感的学科交叉;
海洋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交叉;
海洋化学与相关理学学科的交叉
科学与工程有机结合
利用浙大工程技术优势
采用两种模式
“科学提要求+工程实现”
“工程实施+科学评估+科学反馈工程”
师资力量
现有专职教学及科研人员7人
包括研究员1人
教授2人(浙大求是特聘教授1人)
副教授4人
另有兼任教授1人、博士后1人
专任教师100% 拥有海外经历
陈建芳
名誉所长,研究员,博导
Email:jfchen@sio.org.cn
研究方向:海洋化学
张朝晖
浙大求是特聘教授、博导
Email:zhaohui_zhang@zju.edu.cn
研究方向:海洋化学、有机地球化学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等
吴斌
教授、博导
Email: wubin@zju.edu.cn
研究方向:有机分析
郑豪
副所长,副教授、硕导
Email: zhenghao@zju.edu.cn
研究方向:海洋有机污染、
海洋防腐材料、传感器等
潘依雯
副所长,副教授、博导
浙大求是青年学者
Email:evelynpan@zju.edu.cn
研究方向:海洋碳循环、
传感器研发与应用
肖溪
副教授、博导
Email:prana@zju.edu.cn
研究方向:水环境生态修复
范佳佳
副教授、硕导
Email: fanjiajia@zju.edu.cn
研究方向:富营养化治理
江宗培
副教授、硕导
浙大求是青年学者
Email: zpjiang@zju.edu.cn
研究方向: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碳循环
人才培养
本科生
均为名列各省前茅的优质生源
1-2年级在紫金港校区通识教育
3-4年级在舟山校区专业训练
本科期间有机会参加
海洋领域相关论坛及比赛
3年级时可进入专业实验室
进行SRTP科研项目等
为后期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研究生
拥有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
每人拥有8平方米的优质办公环境
有机会参与海洋领域大型科考
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等
与国内开设海洋专业高校有深入合作
科学研究
在研经费
2019年共计1463万余元
人均209万余元
在研项目
承担各类项目共16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6项
青年基金2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
子项目4项;
国家海洋局、省部级和横向项目3项
科研成果
2019年在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Water Research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Biogeosciences等
发表SCI论文22篇
最高影响因子为8.791
近4年获得专利14项
硬件支持
实验室
有专用实验室
面积达470 平方米
仪器
有高精度多介质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
高分辨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
元素分析仪
离子色谱仪
电化学工作站
同步吸收-三维荧光扫描仪
无机碳分析仪
分析型流式细胞仪等先进设备
其中100万以上设备4台
50万以上设备10台
交流与合作
台湾中山大学陈镇东教授受聘为求是讲座教授
指导海化师生科研发展;
与美国特拉华大学蔡卫君教授团队
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
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等海洋研究机构密切合作
共同参与西南印度洋、南极大型科考等
发展前景
毕业去向
出国深造、高校、研究院为主
杭州、上海、江苏等企业单位
就业领域
高校教师
快消品、生物医药等企业研发
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相关单位
海关、专利局等事业单位
欢迎海洋、环境、化学及生命科学
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后加入
详情请戳官网:
研究所:http://oc.zju.edu.cn/hyhxyhjyjs/list.htm
教师:http://oc.zju.edu.cn/jswyjy/list.htm
供稿:浙大海洋学院海化所
文案:史筱莉
排版编辑:付建扬
责任编辑:高楚清 吴丽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