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海洋技术大会

首页  |  学院动态

分会场|群星璀璨汇传感 声光电磁探海洋

作者:李烽栋 黄慧 杨逸 发布日期:2023-05-26 访问次数:188

5月19日至20日,第六届海洋技术大会海洋传感器与海洋观测技术分会场报告会举行。自全国海洋技术大会增设传感器与观测技术专题以来,该专题便受到了许多专家与师生的关注。本届大会有来自各高校、研究机构的32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会,并就海洋传感器与海洋观测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充分交流,分享各自意见,展望未来蓝图,助力我国海洋传感器与海洋观测技术技术的科学健康发展。

燕山大学毕卫红教授、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刘岩研究员、浙江大学刘东教授担任召集人,毕卫红教授、刘岩研究员、刘东教授、郑荣儿教授、李红志研究员、黄慧副教授先后主持报告交流。

东海实验室孙文波研究员应邀作了题为《极化计观测海上超薄云》的主题报告,他介绍了一种全球范围长时间存在的超薄卷云,目前这种超薄云难以探测,团队开发了一种利用被动极化仪器探测超薄云的新方法。该方法将增强对超薄云的探测,可以显著提高从卫星数据中检索气溶胶、水蒸气、水色和海洋表面温度的效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杨华勇教授应邀作了题为《海陆一体光纤传感检测研究、试验及应用》的主题报告,他介绍了分布式光纤声波监测系统(DAS)的技术背景和国内外现状,其团队在新丰江水库构建了一套持久观测的水陆一体DAS系统,目前已成功多次记录到地震事件,之后尝试从目前对水库的监测升级为对海岛的监测,对海底地质断层和海洋动力监测有重要意义。

刘岩研究员以《海洋立体感知网传感器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发展思路》为题进行报告交流,他介绍了目前海洋立体感知网传感器的国内外情况,分享了团队的一些重点研究成果。刘岩研究员指出目前国内外差距重点在于各传感器和观测系统中的关键器件有差距。国内产品需要迭代,需要实际应用和反馈的支持。

刘东教授以《大气海洋颗粒物探测,激光雷达:仿真、仪器与应用》为题,详细介绍了大气海洋激光雷达原理、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HSRL)特点以及团队的相关工作。其研发的海洋HSRL解决了限制海洋弹性后向散射激光雷达精度的不适定问题,实现了海洋光学参数立体剖面高精度激光遥感(精度提升2倍,相关成果被央视新闻报道。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李红志研究员在题为《海洋传感器防生物附着技术研究》的特邀报告中,分析了海洋生物的附着机理,总体介绍了防生物附着的物理法和化学法。具体介绍了深紫外-UV防生物附着技术与新型防生物附着缓释材料,相关成果在海南大学码头布放并成功进行海试,有效预防生物附着。

会议期间,燕山大学付广伟教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冯飞研究员、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杨志国研究员、中国石油大学纪永刚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张文祥高级工程师、河海大学韩光洁教授、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耿旭辉研究员、江苏海洋大学周立教授、天津大学薛彬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郭金家教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孙建平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蔡巍研究员分别进行主题报告,交流分享了激光雷达、深海气体探测技术、海面中频三维声散射特性测量系统、船载地波雷达系统、便携式水下传感器、水下多智能体组网、深海原位传感器、传感器温度校验技术、海洋生态监测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所取得的成果。

来自天津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研究生进行了报告展示。他们的报告或关注对海洋中各种参数的不同观测方法,或聚焦先进海洋传感器领域的最新动向,展现了海洋传感器和海洋观测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广阔前景。

分会场最后由刘岩研究员进行总结,刘岩研究员感谢每一位报告人的精彩汇报和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提供的平台,对从事海洋传感器与海洋观测技术方向的研究团队的工作给予了鼓励和肯定。刘岩研究员总结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加入到海洋传感与观测行列中,2025年5月15日的第七届全国海洋技术大会期待更多新的成果。

(文 李烽栋 黄慧/摄影 杨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