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国工程院封锡盛院士做客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第三十二期海洋大讲堂,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水下机器人历史沿革及影响”的学术报告。校长助理、海洋学院院长陈鹰主持报告会。

封锡盛院士是我国自主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AUV)技术的奠基人,以我国先进自主水下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为己任,带领水下机器人研究团队陆续研制成功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UV装备并相继投入量产和海上应用,关键技术指标处于同期世界先进水平。这些项目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此项技术和设备的国家之一。

报告中,封锡盛院士首先对水下机器人做了一个科学的定义,分别用四次革命来回顾水下机器人历史进程,清楚地阐释了几种水下机器人之间的差别、优缺点和应用价值。他还介绍了我国载人潜水器、遥控水下机器人和自主水下机器人研究成就,深入归纳了水下机器人历史沿革所给我们的启示:有人系统将向无人系统转化,机器向机器人方向转化,人工智能技术将促进机器人技术的变革。
封院士认为,我国应当大力发展无人系统。下一代水下机器人将拥有更高的智能和自治力,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更强大的生存力等。科技界应不断完善海洋机器人理论体系,加速我国的水下机器人动态体系建设。报告最后,封锡盛院士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水下机器人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并勉励青年学生加入到海洋机器人研究队伍中,为我国水下机器人发展做出贡献。
文 冀大雄/图何世民
供稿:科研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