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目标
研究所致力于海洋工程与技术、尤其是海洋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与装备的系统集成,拓展智能海洋技术研究新方向,开展海洋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期望通过将来5-10年时间的建设,研究所专任教学科研人员达到25-30人,其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1-2名,青年教授8-10名,形成国内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2-3个,承担多项千万级以上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科研与教学奖励1-2项,主持承办数届全国海洋技术大会,成为国际海洋技术领域重要的研究教学机构之一。
二、重点研究方向
1. 海洋观测技术
主要是海洋传感器技术与海洋观测平台技术两个方面。研究海洋观测原理与方法,海底原位观测技术,基于声、光、电、磁等深海探测技术,电化学传感器技术,水下高光谱成像、海洋自适应光学、海产品成像检测、海冰光学、极地生物光学等技术;同时研究水下直升机等新概念潜水器技术、海底观测网络以及海底移动组网等平台技术。
2. 海洋装备技术
研究海洋(尤其是深海)装备基础理论和作业技术,波浪能、潮流能、海上风能等海洋能利用技术,海洋人工上升流系统、海洋人工下降流系统技术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海洋资源勘探与开发利用技术等等,同时研究海洋流体力学、海洋水力机械等海洋装备相关支撑和拓展技术,等等。
3. 智能海洋技术
将人工智能理论方法与海洋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研究智能海洋技术的新原理、新概念、新方法,发展新技术、新平台、新系统。主要开展水下直升机智能化的基础性研究、智能海洋技术装备、基于自主式潜水器集群的水下探测技术、海洋装备的环境智能共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三、研究所成员
姓名 | 职务/职称 | 工作与研究方向 | 联系方式 |
黄豪彩 | 所长/教授/博导 | 海洋观测技术 | 地址:海工楼421 电话:0580-2092203 邮箱:hchuang@zju.edu.cn |
梅德庆 | 海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 海洋装备制造技术 | 地址:海工楼415 邮箱:medqmei@zju.edu.cn |
陈 鹰 | 教授/博导 | 海洋技术 | 地址:海工楼425 电话:0580-2092819 |
樊 炜 | 教授/博导 | 海洋装备与技术 | 地址:海工楼424 邮箱:wayfan@zju.edu.cn |
张大海 | 教授/博导 | 智能海洋装备技术 | 地址:海工楼423 电话:0580-2092207 邮箱:zhangdahai@zju.edu.cn |
黄 滨 | 副所长/教授/博导 | 海洋发电技术 | 地址:海工楼419 邮箱:binhuang@zju.edu.cn |
钱 鹏 | 研究员/博导 | 智能海洋工程技术 | 地址:海工楼418 邮箱:qianpeng16@zju.edu.cn |
宋 宏 | 副教授/博导 | 智能海洋光学技术 | 地址:海工楼420 邮箱:hongsong@zju.edu.cn |
林 渊 | 副教授/硕导 | 海洋探测技术 | 地址:海工楼419 邮箱:samylin@zju.edu.cn |
黄 慧 | 副教授/博导 | 海洋光学观测技术 | 地址:海工楼420 邮箱:huih@zju.edu.cn |
孙 丹 | 副教授/硕导 | 智能海洋传感技术 | 地址:海工楼418 邮箱:dsun@zju.edu.cn |
司玉林 | 副所长/副教授 | 智能海洋技术 | 地址:海工楼423 电话:0580-2092207 邮箱:yulinsi@zju.edu.cn |
王杭州 | 副所长/副教授 | 海洋/海冰观测技术 | 地址:海工楼417 邮箱:hangzhouwang@zju.edu.cn |
安新宇 | 特聘副研究员 | 海洋装备技术 | 地址:海工楼416 邮箱:anxinyu@zju.edu.cn |
魏诗琪 | 秘书 | 研究所教学和科研服务 | 地址:海工楼406-1 邮箱:weishiqi@zju.edu.cn |
董 余 | 秘书 | 智能海洋技术中心服务 | 地址:海工楼406-1 邮箱:yudong@zj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