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院海洋化学与环境研究所求是特聘教授张朝晖课题组在古海洋温度重建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GDGT distribution in a stratified lake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EX86 in paleo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s”于10月3日在Nature出版集团旗下Scientific Reports(Sep,2016)在线发表。
大洋的环流是大洋系统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它是控制大洋的温度、盐度、生产力、含氧量等分布的最基础原因。而大洋环流本身又受到温度等的影响。在古海洋学研究中,海水温度的恢复一直占据突出的地位。由于海水温度对大洋系统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恢复了某一时期古海洋的海水温度,对于推断当时大洋的基本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古海洋温度的重建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古气候重建中的热点议题。相较于其它参数,古海水温度的恢复定量化程度较高。张朝晖教授课题组根据在挪威海域附近分层湖泊中发现的溶解氧底部氨氧化奇古菌Group I.1a占主导地位的现象,对类异戊二烯和拥有GDGT支链的类似物(如TEX86 MBT / CBT指标)在古温度和pH的重建上进行了研究评估。课题组提出,在缺氧环境中,通常被认为反应海水表面温度的重要指标TEX86值可能是由溶解氧而非温度决定的。据此提出TEX86指标并不能正确的反应湖表面信号,建议谨慎使用TEX86指标作为缺氧环境中的温度指标。
课题组的这一发现,对古海洋温度重建指标的应用有重要意义,研究古气候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面的学者团队将会对该发现产生浓厚的兴趣。
(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