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考] (三)西风带

发布时间:2016-11-28作者:叶瑛

2016年11月22日16:46:33 (星期二)

大家好,雪龙号进入西风带以来,在保持低速航行状态,航向也做了调整,目的是为了避开航路前方的几个气旋。从昨日起,海面上的风力明显加大,此前的长波侧向涌浪,已经被白花花的大浪取代。下午在餐厅举行队会,不时听到船首传来的巨响,以为是撞上了冰山,但我们离冰区还远,何来冰山?同事告诉我是巨浪拍打船首的声音。位于六楼的驾驶台也不时受到巨浪的袭扰。物理海洋学把这种巨浪称作“疯狗浪”,它是多重因素叠加的产物,浪高远远高于常规,并且规律难以预测。对航行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应该说我们遇到的还不是真正的疯狗浪,因为船首结构没有被破坏。

为安全起见,船上的甲板作业已经暂停,水密门关闭。据气象预报,今后三天海况都很糟糕,特别是24日风力和浪高都会达到顶点,此后会逐渐好转。预计26日后海况会好转。此后雪龙号将进入浮冰区,虽然风力呼啸依旧,但波浪的动能被浮冰消耗,不再威风八面。预计雪龙号将按预定计划抵达南极中山站。

2016年11月23日

从Fremantle出发不久就到了位于南纬40°至60°的南半球西风带。来自副热带高压的气流在这里汇聚,在地球自转力的驱动下,形成了环绕南极大陆的气旋和强气旋,破坏力和强度与台风相比毫不逊色,因此又被称为“咆哮西风带”或“魔鬼西风带”。

西风带长年累月风急浪高,船舶多避而远之。西风带的洋流、海气交换、海洋生物的分布等都是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雪龙号上的科考队员对西风带充满期待,有备而来。大气组备好了上百个探空气球,要研究西风带上空的大气环流;物理海洋组带了整箱的XBT和XCTD,为的是查明西风带的海水结构和洋流活动规律;生物组的高速捕获器能在正常航速条件下采集南极磷虾和浮游藻类样品,研究该地区的生物链结构。大家摩拳擦掌,要在西风带一展身手。

今年西风带的气象条件格外复杂恶劣,如按常规航线行进,将会在前方与四个气旋正面相遇。为求稳妥,雪龙号采用了迂回航线。在进入西风带初期降低航速并顶风抗浪,再根据卫星云图和气象会商的结果适时调整航线,直奔中山站。

从昨日起,海面上的风力明显加大,此前的长波侧向涌浪,已经被白花花的大浪取代。下午在餐厅举行队会,不时听到船首传来的巨响,以为是撞上了冰山,但我们离冰区还远,何来冰山?同事告诉我是巨浪拍打船首的声音。位于六楼的驾驶台也不时会受到巨浪的袭扰。即便是在目前7-8级风力条件下,常规的风卷浪是上不了二层甲板的。但在物理海洋上,有些非常规因素可以造成偶发现大浪甚至巨浪,这类浪高可以比常规浪高出数倍。其破坏力也难以预料。特大偶发性巨浪又被称为“疯狗浪”,出现概率极低,一旦遇上船舶和舰艇的上部结构会遭受严重破坏,甚至导致海难。

为安全起见,船上的甲板作业已经暂停,水密门关闭。据气象预报,今后三天海况都很糟糕,风力和浪高都会达到顶点。预计要到26日后海况会逐步好转。此后雪龙号将进入浮冰区,虽然风力呼啸依旧,但波浪的动能被浮冰消耗,不再威风八面。

暂停甲板作业的通知打乱了一些研究小组预先的研究计划,但大家都表示理解。毕竟远洋科考是个高风险的行业,船长和领队在预判船员、队员面临人身危险时,有权做出暂停或取消某项作业的决定,这也是高风险行业常规性决策方式。大家开始考虑,此前这对西风带布置观测的思路再执行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西风带遭遇恶劣天气、暂停甲板作业都是大概率事件。适时调整研究思路和作业布局为时不晚。

这就是西风带,就是大洋科考的特色。

(文:叶瑛 整理编辑:梁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