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考] (七)南大洋上的发型师

发布时间:2016-11-29作者:叶瑛

2016-11-27

雪龙号驶过了西风带进入海冰区,海面如预料的一样,只见涟漪没有波涛。气温和水温双双降到了零度以下,不时有一阵阵降雪。随着海冰的增多,甲板作业又被叫停。闲来无聊,得找点事情做。

上船前我就声明会理发,并表示愿意为大家效劳。可是没人拿这当真。从Fremantle登船后,眼见得船上的光头开始多了起来,心中暗自焦急。光头之所以成为大洋科考的标准发型,是因为易打理,只需麻烦别人一次,以后用剃须刀就能自己解决。但若都采用这标准发型,岂不埋没了我的手艺?再者一船的光头今后让我如何识别队友。我辨认面孔的能力特差,只能借助发型识别身边队友。昨日中山站长赵勇一头长发飘逸,颇有艺术家丰度,今日和我招呼竟然半天想不起他是谁,只因艺术家发型变成了大洋标准发型。

见面不认识对我来讲太尴尬,我得做点什么改变这被动局面。见到几位头发略长的,小心翼翼地询问,想理发吗?我会。几位都是报以不置可否的微笑,不愿劳我大驾?还是不相信我真会理发?好不容易捕捉到了一位,海洋三所的妙星博士。凭脸谱判断他为人憨厚,想必不至于回绝我的善意。也换了一种询问的策略。“我理发手艺不错,荒废了也真可惜,哥们愿意让我练练手吗?”我对妙星说。“刚吃过晚饭,肚子撑着难受,待会吧”。他果真没有一口回绝。大概过了一小时,我又试探着问了一次。这下他再也找不出其它托辞了。把我领到了理发室,工具也都还称手,虽是多年前的手艺,却也未见生疏,几分钟就搞定。让他把眼镜戴上,问他可还满意。不用言辞,都写在了脸上。他一本正经的说,我回去洗个澡,换件衣服再让大家看看。看得出他有意为我打广告。

回到办公室有人问道“这么快就好了,妙星呢”?“他回房间了,可能要等头发长长一些才敢出来”,我故意卖了一个关子。呜——,大家一声长叹,好像是说:可怜的妙星,被队长拉去练手,下一个倒霉蛋不知道该是谁。但是谁也没说穿,算是给我面子。大概一小时后,妙星推门走了进来,一脸得意,且服饰笔挺。啊——,大家齐声赞叹。“好帅”,“简直年轻了十岁”。在场的女士你一言、她一语在评头品足,妙星有些不好意思。“你们是在夸妙星长得帅,还是夸我头发剪得好哇”?我适时插了一句。队长手艺不错,众人齐声回答。看来这不是客套,我有些自鸣得意。

第二天下午是全队的动员会,要动员大家全力以赴参加物资卸载,这是物资转运的关键。我慷慨激昂说了一通,自己也记不清都说了些啥。结尾时我请妙星站起来,我问大家:这头帅不帅?“帅——”,众人齐声喝道。“从现在起,我们大洋队干活靠大家,理发找队长,好不好?”。“好——”,大喊中伴着热烈的掌声。我真的很感动,这掌声不仅是对我技艺的肯定,也是我融入了这个团队的象征。出发前接到任命时,我自己都很恍惚,虽然有些资历,但在海洋方面毕竟是半路出家,并无过人之处,如何赢得大家的信赖和支持让我颇费脑筋,没想到如今这第二手艺还帮上了大忙。

第二头衔辅助第一头衔的成功可不是我的发明。你看那郎平,凭啥她能率领中国女排里约奥运夺冠?如果只是教练,凭女排目前实力未必能拿冠军;可那郎平不仅是教练,还是郎妈妈,当今女排队员都这么称呼她。教练一大把,郎妈妈可只有一个。再看那朱德,当年如何能率领红军坚守井冈山,除了是军长,他还兼伙夫,一根扁担和士兵一样挑粮上山,遇敌兵盘问自称伙夫竟能轻松过关。朱德的扁担,成就了他身先士卒的典范。

如此比喻可太高抬自己了,无奈我的第一头衔实在是有些拿不起,只好刻意修饰这第二头衔了。理发师太普通,就叫发型师吧。这年头手艺稍好些的理发匠都用这个头衔。这就是本文题目“南大洋上的发型师”的由来。

(文:叶瑛 整理编辑:梁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