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8日至5月9日,我院海洋生物研究所邸雅楠老师参加了由中科院深海所组织,浙江大学、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家文物局水下遗产保护中心、中船重工七〇二所等14家单位共同参与的“探索一号”TS07-02航次,前往我国南海海域开展科考活动。该航次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继南海工程海试下潜作业后,首次开展的以科学应用为目的的实验性应用航行,重点以南海北部水下文物遗存区与冷泉地质活动区为重点调查对象,在完成潜水器的科学作业实用性和人机功效验证的同时,开展海底冷泉系统的深潜调查及海上深潜的考古尝试。
在南海冷泉地质活动区的科学调查活动中,邸雅楠博士随“探索勇士”号下潜,下潜深度达1165米,水下工作时间为6.5小时,实地观察到冷泉区生机勃勃的神秘海底世界,以海洋深处的甲烷、硫化氢等物质作为能量来源,海洋中的化能细菌作为能量转化载体,形成了包含深海贻贝、铠甲虾、阿尔文虾、海蛇尾、螃蟹、章鱼、鱼类等多种生物类型生态系统,为研究南海冷泉生物多样性、生物对冷泉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等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下潜同时还开展了冷泉区探查、深海沉积物取样,深海生物取样及生物种群密度测量等工作,是我院在海洋尤其是深海科研领域研究的一次有价值的尝试。

正在船上开展工作的邸雅楠博士

多样化的深海生物
本航段实现连续下潜20次,平均水中时间8小时48分,单次水中最长时间11小时47分,单次最长水下作业时间10小时06分;打破了我国载人深潜作业单次水中最长时间和单次水下作业时间的双记录,刷新了我国载人深潜连续下潜作业记录,验证了“深海勇士”号优质的作业性能和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效运维能力。本次航段首先在西沙北礁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深潜考古尝试,通过“深海勇士”号的探查和搜寻,成功采集到文物标本,为发现和保护沉睡在南海深处的文化遗产奠定坚实的基础。之后三次完成与4500级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马”号的联合海底作业,是我国首次两套深潜装备的联合作业尝试,初次尝试不同类型深海潜器的水下通讯、协同采样、联合观察等一系列工作,标志着我国深海作业型潜水器开始具备集群作业能力。

探索勇士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