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体] 浙大“国奖哥”眼里的星辰大海~

发布时间:2019-07-16作者:

他是国奖获得者、优秀学生干部,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不只是学霸的他,还赴西南印度洋科考,完成了第一次下潜,下潜深度超2800米。他就是深海勇士号上的年轻科考者、浙江大学海洋学院2017级研究生何杭琦。 

20137,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正式成立。何杭琦成为海洋学院建院以来招收的第一批本科生。同时,他也是第一批入驻舟山校区的海洋学子。六年时光,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何杭琦在浙大,在海洋学院不断挑战自我。他带领社团伙伴宣传海洋知识和海洋文化;跟随专业老师研究帕米尔高原的地壳厚度,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一篇SCI;而今又赴西南印度洋参与大洋考察任务,还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下潜。每一段经历,对何杭琦而言,都是一次成长。 

把握机会:从专业小白SCI一作 

何杭琦本科学的专业是海洋科学。因为对海洋地球物理学课程很感兴趣,申报SRTP项目时,他和同学主动找到任课老师,希望跟着做相关研究。在老师的建议、指导下,团队最终决定将利用地震波探测帕米尔高原的地壳厚度作为选题,既相对容易入手,又能学到软件使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从学习地震基础知识开始了解研究问题、摸索研究方法,从零基础到学会Linux系统的软件操作……何杭琦团队不断进步。科研训练结题后,在指导老师的鼓励下,何杭琦继续该内容的研究,并尝试用英文撰写规范的论文,最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SCI期刊Tectonophysics发表了研究成果。 

从一个专业小白,到发表SCI论文,相对完整的科研训练给了何杭琦极大的信心,使他留在海洋学院攻读研究生的想法更加坚定了。

谈起机会,何杭琦说:其实浙大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尝试的平台和机会,SRTP项目就是一个很好例子。如果未来想做科研,可以提前去找相关专业的老师,或者进实验室体验科研的感觉,我想浙大的老师会很欢迎本科生跟着学习的。 

科学研究总是磕磕绊绊,难免诸多挑战。比如,何杭琦目前正在研究海水中的碳酸钙溶解,这是课题组老师新开的研究方向。从大四做毕设到研一,何杭琦曾花几个月的时间来摸索研究方法。面对科研中存在的困难,何杭琦认为态度最重要,做科学研究一定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而不能差不多就好。实验参数设置得差不多,测量的精度就不够高,实验方案设计得差不多,实验过程就不够严谨,最后得出的结论就会模棱两可。何杭琦认真地说道:“‘差不多不能是一种工作态度,我们应该慢慢去掉浮躁,沉淀下来,去跨越相差的那一点。无论做什么,态度都应该摆在第一位。 

近距离接触海洋:海洋研究者的幸运与深刻

201811月至20191月,何杭琦参加了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第一航段的科考任务,这是深海勇士号第一次离开中国海域,到西南印度洋执行下潜作业,也是何杭琦第一次出远海进行科学考察。航渡期间,何杭琦经历了大洋上的风浪,也努力克服着晕船带来的不适。到达作业点后,他和专家学者一起作业,采集热液区海水样和生物样,同时对课题组研发的传感器进行海试,以及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下潜。 

令何杭琦印象最深的是深海下潜。何杭琦是第一航段船上唯一的学生,他从未想过自己能获得如此难得的下潜机会。但深海所所长丁抗希望上船的每个人都能体验下潜的感觉,他认为,一个研究海洋的人,没有近距离接触海洋,感觉做研究不深刻。

何杭琦一同下潜的,除了丁抗所长,还有海洋学院2013届硕士毕业生叶延英。叶延英担任了“4500米载人潜水器运行保障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参与了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设计与制造全过程,他还参加选拔进入了该载人深潜器的第一代潜航员行列。叶延英曾创造人类深潜史上的一个纪录:连续执行下潜任务12次。20184月,在三亚他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下潜时,能看到海水从浅蓝变成深蓝,直到视野一片漆黑。教科书上说的真光层和温跃层都能很直观地感受到。透过潜器的舷窗,可以看到各种发光生物,偶尔能碰到水母、鱼、海参、珊瑚等生物。海底都覆盖着白色的沉积物,一些地方裸露着玄武岩,深海景观非常漂亮。何杭琦说道。 

下潜时并没有觉得它非同寻常,但现在回想起来,何杭琦的激动兴奋溢于言表:有了出海和下潜的经历后,我对自己研究的问题有了更直观的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地考察深海热液区和仅仅在视频中看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这对之后的研究大有帮助。 

宣传海洋文化:海洋学子的担当 

为什么会选择海洋科学呢?何杭琦表示,高考填志愿时了解了浙大的提前批,成立不久的海洋科学和船舶大类即是其中的选择之一。当时,恰好国家也明确提出了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何杭琦觉得这一方向发展前景广阔,于是选择了海洋科学这个专业。 

成为海洋学院的一份子后,何杭琦顺势加入了浙江大学学生海洋协会。本着宣传海洋知识和海洋文化的宗旨,海洋协会十分注重对海洋文化的宣传,主要活动包括海洋知识大讲堂、海洋嘉年华、海洋日等等。何杭琦任项目部部长时,组织策划了海洋知识走进中小学活动,在前辈们的帮助下,海洋协会与拱墅区区团委达成合作,到树人和北秀两所小学举办小讲座,给孩子们介绍海洋生物、科普海洋文化。 

在海洋文化的宣传上,何杭琦认为:让大家认识海洋、了解海洋是有必要的。事实上,大多数人对海洋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而不知海洋所蕴藏的丰富宝藏,更不了解我国当前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何杭琦认为:我们要对外宣传与海洋相关的知识,也要让大家了解我国当前海洋的发展状况。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普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选择海洋专业。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何杭琦坦言,在全新的研究方向上,他才刚刚入门。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把握每一次成长的机会,期待何杭琦下一段缤纷多彩的经历。 

文字记者:陈诗梦

图片来源:由何杭琦本人提供丨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微信公众号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陆盈盈丨佳乐

责任编辑:金云云

发布日期:201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