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山日报] 全国首批海洋牧场科技工作站设立

发布时间:2020-10-12作者:刘浩 高楚清

农业农村部海洋牧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日前发文,公布了第一批科技团队工作站名单。其中,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的海洋牧场水下在线监测工作站、浙江海洋大学的海洋牧场资源增殖与利用工作站入列全国工作站,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东海区海洋牧场监测与资源养护工作站入选东海区工作站。

据了解,第一批共确定29个科技团队工作站,其中9个为全国工作站,其余分别为黄渤海区、东海区和南海区工作站。设立海洋牧场科技团队工作站,旨在对接国家海洋牧场发展战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开展海洋牧场相关科学研究、技术应用、产业开发及管理支撑等工作,为我国海洋牧场建设与管理提供系统性科技支撑。

近年来,我市以生态修复为抓手,不断加强海洋生态牧场建设,嵊泗马鞍列岛、普陀中街山列岛、白沙已获批成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桃花岛、葫芦岛、里外洋鞍、六横等区域也纳入了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规划,从而逐步将舟山沿岸渔场打造为全域海洋牧场,建造鱼类安乐家园。

此次我市入选的3个工作站研究方向各有不同侧重。由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李培良教授团队建设的海洋牧场水下在线监测工作站,定位为技术应用,将依托设立在浙江大学舟山校区的海洋牧场观测网数据中心、浙江大学海洋牧场在线监测工作站等平台开展科研工作。“我们的工作站主要是开展海洋牧场在线监测系统关键技术、海域海洋环境和海洋灾害预报预警技术等研发和应用推广等。 ”李培良教授介绍说。

近年来,李培良团队成功研发了海洋环境海底有缆在线监测技术与装备,组建的海洋牧场、珊瑚礁等特定海域海洋生态环境在线监测网,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可视”“可测”和“可预警”。日前,该团队又成功中标中街山列岛人工鱼礁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项目,拟于近期在该人工鱼礁群设立两个观测站点,开展海洋牧场水质和水动力环境实时在线监测,以及人工鱼礁状态的实时视频监测,并积极探索实践“互联网+海洋牧场”建设。

据介绍,浙江海洋大学的海洋牧场资源增殖与利用工作站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牧场生态承载力评估、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修复、资源增殖与养护技术、增殖生物生态采捕技术;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东海区海洋牧场监测与资源养护工作站研究方向为,海洋牧场建设、渔业资源与生态修复、资源养护等。

(记者 刘浩 通讯员 高楚清)

《舟山日报》20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