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叶观琼教授团队短文“Climate policy must integrate blue energy with food security”, 在权威期刊Nature发表。该文提出,可持续共生的海上蓝色能、粮工程是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和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途径和高质量发展之路,呼吁气候政策必须考虑蓝色能源与粮食安全。
叶观琼教授团队依托浙大海洋学院、浙大海南研究院、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持续开展了海洋生态保护评估技术、海洋空间规划和海洋与航运碳汇管理系列研究。目前受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委托,正带领研究团队开展海上风牧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战略评估和空间规划工作。研究团队发现,蓝色能、粮共生工程在科学选址及空间布局设计、经济补偿政策制定、公众审美引领、自然生态融合度提升以及长期生态环境观测评估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而诸如海上风电、光伏和潮汐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工程与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相结合的共生项目,是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造福民生福祉的重要途径。文章因此提出,应通过科学研究、长期观测和政策推动来制定系统解决方案,并通过不断尝试和验证,帮助推动蓝色能、粮共生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
该短文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海洋学院与自然资源部海洋二所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龚语嫣,通讯作者为叶观琼教授。浙江大学、东海实验室博士后何柳月以及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曾江宁研究员为共同作者。
(关闻)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002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