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目标

以海洋地质资源与环境为总目标,坚持理工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大陆边缘与深海盆的结构、构造与演化,分析深海沉积过程,探索海底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与成矿机制,发展海洋资源环境探测原理和相应的技术方法,培养与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科前沿接轨的高层次人才,成为海洋地质领域国际一流的研究所。 

二、重点研究方向

1. 海洋地质与海底资源

研究海底岩石圈与水圈相互作用和大洋成矿作用,深海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与成矿条件,如天然气水合物、深水油气、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和大洋锰结核;研究海底资源探测原理和相应的技术方法,包括海洋地球物理勘探、卫星遥感技术、化学传感器技术,以及这些方法在勘察研究海底资源领域的应用。 

2. 河口、海岸沉积与海洋油气资源

将盆地沉积动力学过程分析、盆地流体分析、含油气系统分析三套理论与方法结合,从盆地流体历史演化分析的角度,科学揭示沉积盆地地下流体化学-动力学行为特征之间的成因联系,初步创建了“沉积盆地流体历史与油气藏形成分析”的理论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研究海相沉积盆地及渤海湾、东海、南海、非洲、中东海岸盆地油气成因及分布规律,预测有利勘探区域及目的层系。 

3. 海洋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大地构造学

涵盖海洋与洋、陆过渡地区的地壳、岩石圈、以及地幔深部的研究。目前研究内容包括:大洋岩石圈演化,大陆边缘构造演化,洋壳登陆机理及其成矿作用的基础研究,板块俯冲及大陆碰撞带运动,地震成因(包含亚洲灾害性地震),岩石圈流变学,及多学科、交叉综合体系研究(包括青藏高原研究)。 

4. 海洋环境监测与修复技术

针对近海环境污染,以及赤潮等海洋生态环境灾害,研究对环境变化敏感的标志性因子,开发研制传感探测技术,以及环境修复技术,为环境动态变化的监测、改进环境预测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创造条件。 

三、研究所成员

姓名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厉子龙

教授

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超高温-高压变质与洋壳俯冲过程、矿产资源与新能源勘查评价与地下三维建模、流体作用与成岩成矿、旅游地学理论探索与地质公园评价(包括海洋地质地貌景观)等。

zilongli@zju.edu.cn

金爱民

副教授

地质流体与成矿,包括地层水与油气成藏保存、海底热液与成矿、现代海洋沉积与环境变化等。

aiminjin@163.com

陈雪刚

副教授

浅海热液地球化学以及环境地球化学,将环境修复、环境污染源地球化学以及海洋地球化学有机结合,致力于研究环境污染源的来源、演化特征、危害以及治理。

chenxg83@zju.edu.cn

李春峰

所长/求是特聘教授

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分析,定量揭示大陆边缘与大洋岩石圈内部结构与演化过程。

cfli@zju.edu.cn

楼章华

教授

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以地下流体演化为主线,研究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系统分析油气成藏—富集—保持条件与主控因素,优化有利勘探区域,为油气勘探提供决策依据。

iwr@zju.edu.cn

吴涛

副所长/特聘研究员

岩石地球化学,海洋地质学,洋中脊玄武岩地幔源区的不均一性,初始俯冲岩石地球化学,深渊地质学等。

taowu@zju.edu.cn

罗佩珊

副教授

海岸带沉积物有机质的环境地球化学循环;近海地区沉积物有机质以及沉积物磷形态的来源、分布及变迁等。

psloh@zju.edu.cn

刘一锋

副所长/副教授

沉积岩石学、油气地质资源,主要从事含油气盆地温度场和流体压力场、沉积地质演化过程等研究。

liuyf1103@zju.edu.cn

朱蓉

副教授

通过分析含油气沉积盆地流体化学、流体动力学特征,研究流体作用与油气运移、聚集、成藏、保存之间的耦合关系,探讨油气分布、富集主控因素,预测勘探有利区。

zhurong@zju.edu.cn

陈国新

特聘研究员

  • 勘探地球物理,海洋地震勘探,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地震波全波形反演,逆时偏移成像,人工智能与信号处理方法相结合的地球物理数据处理,地震波反演成像。

0618181@zju.edu.cn

李刚

副教授

海洋电磁法,海洋电磁与地震数据联合反演。

gangli@zju.edu.cn

Muhammad Farhan

博士后

铜、金和铬铁矿矿床的地球动力学和成矿作用。

farhangeol@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