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目标

海洋化学与环境研究所以“多重胁迫下海洋环境的生物地球化学响应以及应对措施”为核心研究内容,形成海洋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海洋有机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海洋防腐技术、污染水域的水质优化和生态修复技术、海岸带水污染控制与水生态修复等发展方向。建设有浙大特色的海洋化学与环境科学研究的目的。

1. 多学科交叉

海洋科学系的内部学科交叉,海洋环境与化学、海洋生物、物理海洋、海洋遥感的学科交叉;浙江大学内海洋科学与相关理学学科(数学、物理、化学、地科)的学科交叉。

近期发展方向:开展由于营养盐输入引起加强的生物泵和微生物泵有关的碳源、汇研究工作;人工下降流输送的溶解氧对近岸缺氧区底层水体和沉积物的影响等。

2. 科学与工程有机结合

利用浙大的工程技术优势,利用“科学提要求+工程实现”,“工程实施+科学评估+科学反馈工程”两种模式,开发独特的采样和测定装备(如深海,热液等极端环境)用于海洋环境与生态的研究,开展人工上升流、人工下降流等地球工程系统及其生态效益的研究。 

二、重点研究方向

1. 海洋有机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2. 碳、氮、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 基于海洋化学和地球化学的古海洋环境重建和现代海洋环境变化;

4. 海洋有机物的组成、特征、迁移和转化;

5. 海洋装备防腐/防污材料研究。

6. 海洋极端环境生物化学与有机分析研究

7. 海岸带水污染控制与水生态修复

三、研究所成员

姓名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张海生

所长(兼)/

研究员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zhanghs@zju.edu.cn

张朝晖

求是特聘教授

海洋化学、有机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zhaohui_zhang@zju.edu.cn

吴斌

教授

有机分析

wubin@zju.edu.cn

郑豪

教授

海洋有机污染、海洋防腐材料、传感器

zhenghao@zju.edu.cn

肖溪

教授

海洋地球化学

prana@zju.edu.cn

陈镇

讲座教授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ctchen@mail.nsysu.edu.tw

金海燕

研究员(兼)

海洋化学

jinhaiyan@sio.org.cn

陈建芳

研究员(兼)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jfchen@sio.org.cn

傅维琦

副所长/

百人计划研究员

微藻适应性进化和次级代谢、产氧光合微生物合成生物学、共生微生物群落生物勘探和活性化合物低碳绿色开发、光合作用和生物固碳、生物污损防治和抗污损涂料等

weiqifu@zju.edu.cn

潘依雯

副所长/教授

海洋化学、传感器

evelynpan@zju.edu.cn

江宗培

副教授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碳循环

zpjiang@zju.edu.cn

王奎

副教授

陆架边缘海缺氧酸化过程机制、海洋生态环境连续观测技术、有机质活性、来源、埋藏及影响因素

kwi@z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