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首页  |  学院动态

踏破荆棘,寻根问底——海洋学院赴舟山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七)

作者: 发布日期:2014-08-12 访问次数:21

2014年8月5日,浙江大学海洋学院赴舟山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学院团委副书记车淼洁老师的带领下,对东极镇东福山岛的水资源情况进行了调研。

早上6点多,师生一行从东极镇庙子湖岛出发,经过近1个小时的海上颠簸,乘船来到了东福山岛。东福山岛在东极镇的东南方向,是一个被称为“风的故乡、雨的温床、雾的王国、浪的摇篮”的荒芜之地。东福山岛长约3000米,宽约1700米,岛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陆域面积为2.95平方千米左右,岛上全部为丘陵地形,淡水资源贫乏。

船靠岸后,团队在码头上就地召开会议。会上,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生李丹就调研活动向大家做了专业指导,将团队分为五组,并作了详细的分工部署。会议结束后,大家沿着铺设在地面上的自来水管线,寻找了东福山岛居民的自来水源头——棕树弄坑道井。棕树弄坑道井距码头较远,大家走了2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达目的地。这是一个由山泉水汇聚成的坑道井,水质较好,据当地居民介绍,此坑道井的水已经可以达到直接饮用的级别。为了进一步确定这里的水质状况,队员们对这里的水质进行了在线检测。检测数据表明,这里的水质相对于庙子湖岛的水质确有较大的提升,水的酸碱度(pH)为7.06,已经接近中性,在自然界中的水质中已经属较好的水平。除pH外,大家还就水的温度、溶解氧(DO)、总悬浮颗粒物及氧化还原电位进行了检测,这批数据作为东福山岛水质分析的一部分,对详尽评价东福山岛的水资源状况提供依据。

实地考察之后,大家立即返回码头附近,对水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一个社会调查。码头附近是东福山岛唯一的居住区,来岛旅游的游客也大都居住于此,因此这儿是主要的用水点。在居民居住区的调查采取逐家走访的形式。此次调查的目的主要在于统计当地居民的人均用水量与游客的人均用水量,再结合岛上居民数及来岛旅游的游客数量来估算岛上的总用水量。在调查过程中,大家克服各种困难,力求通过居民用水的实际情况,对岛上居民用水做最真实的了解。调查结束后已经是下午,根据原定计划,队员们乘船赶回庙子湖岛继续开展科研调查。

回到庙子湖岛,大家携带仪器对“小天地山塘”的水质进行实地在线检测。小天地水塘是庙子湖最大的水库,总蓄水量6000立方米,承担着全岛一半以上的用水量。到了水库之后,大家先对水库的结构进行了细致的勘测,经过研究,确定了2个可行的检测点。为确保数据的准确与完整,大家还对湖水样品进行了采样,这批样品将与之前的样品一道,被带回浙江大学海洋试验大厅,做进一步的分析。

资料的汇总与讨论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晚饭后,在研究生小队队长阎康康的主持下,全体队员进行了一次重要的资料整理与总结会议。会上,每个人整理与阐释各自的数据与资料,提出了在社会调查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针对概念模糊的地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中,在读博士生李丹毫不避讳地指出此次社会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对硕士生和本科生在这次科研调查中的表现作了总结和进一步的指导。

至此,浙江大学海洋学院赴舟山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对东极岛水资源调查的主体工作已经完成。团队将通过对这些数据与资料进行汇总处理,对东极岛水资源短缺做出风险性评估,并最终对岛内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和处理对策提出可行性建议。

文:阎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