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舟山校区),是浙大在杭州本部以外建立的首个办学特区,坐落于中国第一大群岛和重要港口城市舟山。海洋学院前身为2009年成立的浙江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系。2015年9月入驻舟山校区办学。
海洋学院是一所以“高起点、强辐射、可持续、国际化”为发展理念的专业型、研究型学院。现建有海洋科学系、海洋工程学系、海洋信息学系和港航物流与自由贸易岛研究中心。设有海洋地质与资源、海洋化学与环境、海洋生物与药物、物理海洋与遥感、海洋工程与技术、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海洋结构物与船舶工程、海洋传感与网络、海洋电子与智能系统等9个研究所,共建有自然资源部极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浙江大学海洋研究院、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摘箬山海洋科技示范岛、浙江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舟山海洋分院、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智慧海洋浙江省实验室(东海实验室)等。舟山校区(一期)占地480亩,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15.3万册/13.08万种。
海洋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912人。其中:本科生715人,硕士研究生640人,博士研究生506人,留学研究生51人;有专任教师139人(含海洋研究院7人)。其中:教授/研究员5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60人,百人计划研究员13人,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10人,讲师/助理研究员3人。近40名教师为院士、国家引才计划专家、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省特级专家、求是特聘教授等各类高层次人才。专任教师100%拥有博士学位,40%拥有海外博士学位,55%为海外引进人才,70%为45周岁及以下青年学者。
海洋学院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战略思想,以培养高层次海洋人才和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发展为初心使命。先后创设了全国首个“海洋工程与技术”本科专业、全国首个“海洋技术与工程”交叉学科、全国首个海洋电子信息学系,构建形成了以本科生培养为基础、涉海专业研究生培养为重点、高层次继教为拓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海洋技术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应用海洋科学、海洋技术和海洋工程3个学科领域方向;并在生物与医药、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机械、电子信息等5个领域培养专业学位工程博士和专业学位工程硕士。拥有海洋科学、海洋工程与技术2个本科专业。本科生实行“2+2”培养模式:即一、二年级在紫金港校区完成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学习,三、四年级在舟山校区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研究生实行“校+X”协同培养。
海洋学院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承担海洋科技创新责任。围绕国家海洋战略目标和舟山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发展需求,在舟山校区建设了消声水池、波流水池、操纵性水池、60MPa压力筒、双六自由度仿真实验平台等十余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准、能满足多种海洋试验需求的大型实验设施。现有海洋工程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浙江)、海洋感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浙江舟山群岛海洋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海洋牧场水下在线监测科技团队全国工作站、浙江省海洋岩土工程与材料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海洋观测—成像试验区重点实验室、海洋装备试验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海洋工程材料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海上试验浙江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智慧东海”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大湾区(智慧海洋)创新发展中心和山东省海洋牧场观测网数据中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舟山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科研平台,以及海洋电子信息技术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团队和海洋电子信息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近五年来,海洋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486项,合同总金额超12亿元;授权发明专利497项;主持或参与的70项科研成果获各类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9项;参与“蛟龙号”“海斗一号”“奋斗者号”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水下直升机、水声通信机、无人无缆潜水器异构组网、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多波束低轨卫星宽带通信芯片、深海极端环境探测与采样装备技术、深海组网接驳技术、人工上升流技术等方面产出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海洋学院致力于建设具有浙大特色的一流海洋技术与工程学科,搭建校内相关学科会聚交叉平台。依托浙江大学雄厚的学科综合优势和舟山独特的海洋区位优势,建设世界一流海洋学院和海洋技术与工程国际学科高地。
(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