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6日,由教育部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大学生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大赛总决赛在江苏科技大学顺利落下帷幕,首次报名参赛的浙江大学两支代表队分获海工组一等奖和船舶组三等奖的好成绩。
代表浙江大学参赛的两支队伍均来自海洋学院,由海院本科生和研究生联合组队,在海洋工程学系张大海、徐敬、宋宏等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研究、设计、制作参赛作品,顺利杀入总决赛。经过决赛答辩环节和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第七〇八研究所、上海利策工程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等单位的14位评审专家的严格评选,最终海洋学院《基于多能互补的人工上升流水上浮台》作品获得海工组一等奖,《基于手机蓝牙技术的水下自主悬停式直升机》作品荣获船舶组三等奖。
中国大学生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大赛创办于2010年,是面向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一项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旨在引导高校学生树立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促进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和校际交流,培养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专项科技人才。本届比赛于今年6月初启动,共有23所院校的63件作品参赛。经过初审遴选,共有全国22所高校的33件作品进入总决赛。
获奖作品介绍:
1、《基于多能互补的人工上升流水上浮台》
负责人:杨景
团队成员:谭铭 梁辉 鲁璐 顾欣星
指导教师:张大海
国内人工上升流项目一直致力于研究以深海水下注气的方式利用气泡涌升带动水体上升的气力提升方式实现人工上升流。人工上升流技术可以将富含营养盐的水体提升到海水表层中,结合表层的光照条件,提升海洋生产力,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最终实现渔业养殖量的提升。
基于国内人工上升流项目研究现状,在从事海洋能开发出身的张大海老师地带领下,设计团队开始了对基于多能互补的人工上升流供能浮台的研制工作。
从方案设计到浮台结构设计,再到功能实现、控制优化、整体调试。经过三个月多的反复论证和研发,今年9月,团队成功研发出5米长2.5米宽的浮台设施并投入海试。该浮台不但成功经受住了海洋中严苛环境的考验,而且能够利用风能、太阳能和波浪能为人工上升流的水下注气提供能量,实现了领先国际的海洋能制取的人工上升流流量。浮台运行过程有控制系统检测与控制,可利用移动网络实现远程控制。整体可实现无人值守的运行。
2、《基于手机蓝牙技术的水下自主悬停式直升机》
负责人:张志根
团队成员:陈瑶、时少辉、楼利璇、张旻昊
指导教师:宋宏
基于手机蓝牙技术的水下自主悬停式直升机,它是在宋宏、瞿逢重、陈鹰、冷建兴等老师的指导下由楼利旋、时少辉、陈瑶、楼利旋、张志根等同学完成的,主要包括手机APP、蓝牙浮标、水下直升机三个部分,手机APP通过浮标与水下直升机交互通讯,使水下直升机实现可控的多自由度运动和自主悬停定深等功能。
该项目基于海洋学院陈鹰院长提出过的水下直升机的概念而来。水下直升机类似一种水下运载器,主要用在移动观测网络中,作为移动平台,实现水下相关节点之间电能和数据的传输,它有个特点就是能够直升直降,所以取个名字叫水下直升机。设计团队借鉴了这个概念,同时融入了手机APP,创新性地把移动终端嵌入到水下直升机中。
整个作品创作分为前后期两个阶段。创作前期,分为软硬件和控制算法研究,大家发挥各自专长,合理分工,做好自己负责的模块;到了后期,主要是组装联调,把各个模块组成可运行的系统,进行水池测试。
供稿:海洋学院学生思政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