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首页  |  学院动态

[要闻]路甬祥来浙大海洋学院考察

作者:高楚清 发布日期:2015-12-10 访问次数:146

“在短短的不到三年的时间,一座现代化的、高起点的海洋学院矗立在舟山群岛新区,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12月9日至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原浙江大学校长路甬祥院士专程来浙大舟山校区考察,看望海洋学院师生。在实地考察和详细了解了海洋学院事业发展情况后,路甬祥对学院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期望学院秉持“求是创新”的校训,经过长时期的实践和积累,努力成为绿色的思想库,成为海洋高端人才支撑极、创新驱动极、文化创意极。

9日下午,路甬祥一行实地察看了舟山校区港工馆、圆池馆、近海馆等实验楼和双六自由度平台,详细了解了刚刚通过验收的“四池六槽、一筒一台”大型仪器设施的建设情况。10日上午,路甬祥一行乘坐“紫金港”号教学实习船赴摘箬山岛,考察了锚泊在北岙海域的“华家池”号海工试验平台和潮流能发电平台,登岛考察了基地微网项目,详细了解了各项目研究进展。

在舟山校区图书馆门前广场,路甬祥与海洋学院的老师同学们亲切合影。他借用爱因斯坦“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的名言勉励师生,凝思听海涛,梦想冲云天。他说,思想最重要,我们不光要培养动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想象力、创造力。我们不能满足跟踪模仿,也不能满足作一些改进或优化,而是要在我们的设计制造文化中,有创意创造,有引领的勇气和思想,有敢为人先的精神。既要能跟人同行,也要能到国际上去引领。

考察期间,路甬祥还专门听取了海洋学院工作情况汇报。他在会上对海洋学院的师生说,海洋学院不光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自然环境,现在所看到的校园建筑和实验设施条件,都是属于一流的;学院提出的一些学科规划,起步时所选择的一些建设方向,都是令人振奋的,衷心地祝贺海洋学院取得的成绩。认知海洋、利用海洋,与海洋协同进化,是人类文明可继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科学技术领域。母校与舟山市联手创建海洋学院,是有远见卓识的,是符合自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规律的。因此,海洋学院一定是可持续的,是能够成功的。

路甬祥指出,要把一所学校办好,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积累,校风的传承、文化的传承,师资与教育、科学研究与创新精神的传承,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海洋学院作为一所学校,要把培养人放在第一位;作为一个起点高的教学研究型学院,要把教育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作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建设,在舟山群岛新区建设起步发展的同时联合共建的学院,一定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区域发展的特色需求,来考虑学科的布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侧重点。

路甬祥强调,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学科建设,推进大型科研设施的开放共享。他建议,在重点布局海洋科学与工程、兼顾人文的同时,可通过与校内外、海内外大学研究机构合作,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命、海洋生物等领域的研究,有选择地发展有特色的学科门类与研究门类;在知识网络时代,在云计算、大数据时代,除工程实验外,可同步建设计算机仿真平台、数字模拟平台,用计算方法来完成实验或优化过程;在重视实验、重视传统技术的同时,不能忽视网络智能时代创意创造软件等的研发。

来海洋学院考察前,路甬祥亲笔为舟山校区求是坊题词:“求是乃治学处事立身之本创新系认知发展创业之魂”,对“求是创新”的校训作了深刻的阐述。此前11月27日,学校公布校训、共同价值观核心词及浙大精神的最新系统表述,“求是创新”以学校党委常委会决定和学校文件的形式确立为浙大校训,这四字校训是由竺可桢和路甬祥提出的。张宏建在工作汇报会上代表学校对路甬祥校长始终如一地关心支持指导学校建设发展表示感谢,他说,路甬祥校长对“求是创新”的阐述,对全校师生准确把握校训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并把它融汇到学校中心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将成为指导浙江大学发展、塑造浙大学子特殊人格的精神灵魂。

周江勇在讲话中表示,下一步将与学校主动加强对接,合力推动海洋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合力打造海洋人才的高地,合力打造海洋科技产业的基地,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成果转化与产业培育方面,打造更加紧密的合作共同体。浙大海洋学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端,舟山市一定会全力地支持好、服务好浙大海洋学院做大、做强、做精。

海洋学院领导张海生、阮啸、胡海鹰、胡富强、韩喜球等陪同考察。

供稿:海洋学院党政办 文:高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