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上午,浙江大学赴宁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兼省关工委“逐梦路上”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宁波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采访调研。活动中,同学们听取了非遗保护部关于宁波“三位一体”非遗保护机制的报告,详细了解宁波非遗保护发展的辉煌成就以及十三五期间宁波在非遗保护和发展的部分规划设计。

社会实践团队一早出发来到了宁波市文化馆兼宁波市非遗保护中心,非遗保护部的竺蓉老师和李双老师为同学们简单介绍了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概况。目前宁波整个大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3个,省级以非遗项目上79个,市级以上非遗项目190个,其中“三金一嵌”作为宁波代表性非遗在全国都享有盛誉。据竺蓉老师介绍,“三位一体”非遗保护机制最大的特色就是创新地将非遗项目、传承人和传承基地三者进行捆绑,所有的非遗项目由传承基地申报,而传承基地必须聘请相关的非遗传承人,三者缺一不可,强化了传承基地与传承人之间的联系,实现了非遗项目、传承人和传承基地在申报和命名上的一体化。宁波在非遗保护制度上的创新和实践在2011年召开的全国非遗保护工作会议上被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马盛德称赞是浙江乃至全国的榜样。

同学们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宁波将进一步推进非遗传承基地和展示馆的建设,并规划建设大型市级综合性非遗展示馆。未来宁波将进一步完善并落实项目评估制度,将项目评审从单一项目考察扩展到对一整个地区进行宏观考核和整体评估,并进一步加大宁波优秀非遗保护经验在省内全国的推广。
在学习中,同学们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仍需要漫长的实践和摸索,需要我们提高重视并不断努力。宁波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每一项非遗的背后,都积淀着久远的岁月痕迹。希望有更多的人重视非遗保护,参与到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活动中去,传承非遗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供稿:学生思政工作部
图、文/郑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