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组织专家在上海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召开“大河口邻近海域缺氧区灾害预警预报技术与业务化示范”验收会。海洋学院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姚炎明副教授承担的子任务顺利通过自验收。

姚炎明承担的子任务4主要负责研发缺氧区灾害的预警产品,在子任务2和3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耦合模式预测得到的结果,采用技术集成手段研发缺氧区灾害预警信息产品,形成缺氧区灾害的预警系统。会上,重点汇报了ArcGIS技术平台构建系统、浮标监测系统的接入以及缺氧区生态动力学耦合模式计算成果的展示,并对子任务研发的大河口邻近海域缺氧区灾害预警预报系统进行了现场演示,顺利通过了自验收。
缺氧是典型的物理-化学-生物耦合问题,其监测和预警是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全球变化海洋科学研究的两个核心项目GLOBEC(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与IMBER(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生态系统整合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并受到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SCOR(国际科联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本课题是浙江大学和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同开展的对海洋缺氧监测和预警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探索性研究,研究成果虽然已得到专家的肯定,但仍有很大的潜力空间,随着对缺氧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双方今后将进行更紧密的合作研究。
供稿:科研管理部
文: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