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国家针对大学以及学科建设提出的明确任务和要求。10月20日,在浙江大学海洋学科发展研讨会上,来自中科院、国家海洋局的专家学者和国内10余所知名涉海高校海洋学院的院长齐聚舟山校区,把脉浙大海洋学科建设与发展,谋划建立开放共享合作共赢机制,共同推进涉海高校和海洋学科“双一流”建设。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海洋学院党委书记朱世强出席会议并讲话。校长助理、海洋学院院长陈鹰主持会议。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科带头人宋金宝教授介绍了浙大海洋科学学科发展的现状和特色、下一步的建设规划和举措。

朱世强代表学校和学院对各位专家学者与会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说,本次会议是海洋学院入驻舟山校区以来,第一次迎来国内顶尖海洋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主要涉海高校海洋学院的院长们,希望藉此向各位专家求计问策,科学规划浙大海洋科学学科发展,帮助年轻的浙大海洋学院发挥后发优势,形成自身特色。舟山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落户新区的国家重大项目、浙大海洋学科所拥有的校区与学院、海洋研究院、舟山海洋研究中心、摘箬山海洋科技生态岛和正在谋划建设的海洋科创园等共享开放的平台和载体,为一流海洋学科建设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到服务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现合作共赢。他倡议构建国内涉海机构、高校交流机制和平台,承担共同使命,共享智慧与资源,倡导开放理念和担当精神,共同探知海洋奥秘。

浙大海洋科学学科立足浙大多学科优势和舟山区位优势,发挥海洋学院自身办学特色和传统优势学科,规划以“群岛海域环境与生物多样性”、“深海关键过程与观测技术”为学科发展高峰,科工结合,谋划深远海;实施"东海人才计划"与"学科造峰计划",建设国际化学术队伍,培养海洋领域顶尖人才,打造国家级研究平台。围绕浙大海洋科学学科下一步的规划和措施,专家学者们建言,要长期坚持科学与工程相结合、学研结合等办学特色和创建一流学科的目标定位,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国际化办学,高度重视本科教育及其课程体系建设等。与会专家赞赏构建涉海机构高校交流机制和平台的倡议,表示将积极参与平台的建设。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陈大可院士表示,高校、科研院所院长们齐聚一堂,探讨海洋学科发展的现状和未来非常有意义。在海洋产业大发展的今天,构造良性合作与多方共赢的发展局面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他认为,浙大海洋学科选择服务“舟山群岛”、瞄准“深远海”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建议下一步在强化学术交叉融合、取得标志性成果、整合浙大现有优势学科、提高计算和观测能力等方面下功夫。

陈鹰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专家们提出的在做精做强自身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寻求“科工结合”与“学科交叉”,对我们海洋科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下一步,海洋学院将立足浙大多学科优势和舟山区位优势,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注重问题和需求导向,深入研究和探索课程体系建设,并联合国内涉海高校共同构建好国内涉海学科交流的平台。

会后,专家学者们还考察了浙江大学摘箬山科技示范岛和舟山校区海洋工程与技术大型实验设施等。
浙大海洋研究院院长张海生、发展规划处处长刘继荣、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处处长周天华、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单泠,海洋学院副院长胡富强、院长助理陶向阳及党政办、教管部、海洋学科各研究所负责人参加会议。
(文 梁立/图 缪濛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