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次南极考察队的副领队徐世杰分管大洋队,是我的直接领导,应该向大家介绍他。徐领队言语谦和,处事周全。我的儿子是80后,他儿子是90后,而大洋队主要成员也都是80后和90后。因为这一层原因,我们对年轻成员的生活习惯、时髦语言甚至网络游戏都不陌生,建立互信自然容易。徐领队八十年代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正宗的海洋科班出身。任职于国家海洋局后,先后代表国家海洋局、国家科技部派驻智利,能说流利的英语和西班牙语,是难得的双外语人才。回国后多次带队赴南极、北极考察,对极地研究十分熟悉。
雪龙号从上海起航后,徐领队已在船上,我还在国内;上船后我又晕船好几天,航渡期间的科考基本上都是他在张罗和组织,队员们与他的关系自然是很亲近,相处十分融洽。
雪龙号停靠中山站冰面卸货后他就上岸去了,他和孙领队的分工是:孙主持雪龙号的卸货,他在陆地指挥物资转运和入库。昨日才他从中山站和内陆队出发基地回来。一周未见寒暄后都有一种久违的感觉,只觉得他脸孔黑了不少。南极上空有臭氧洞,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又低,阳光辐射和雪地反射都很强烈。尽管有防晒霜的保护,大家脸孔肤色改变都差不多。
在那边他就听说过我们卸货期间表现不错,碰头会上自然少不了一通夸奖。在听取了大家的工作汇报后,他对大洋队在这一期间的工作仍然感到惊讶。在过去的一周里,我们不仅全力配合了卸货,而且预定的考察作业也没有耽误,完全按照预定计划全面铺开,而且都已经接近尾声。这主要得益于年轻队员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而且工作安排策略得当。
12月4日因风雪交加,直升机不能起飞,卸货暂停。大洋队适时安排队员进行冰上作业,揭开了我们在中山站附近海面科考工作的序幕。此后天气好转,冰上科考作业并没有停止,因为大家出勤率高,而且掏箱作业配合娴熟,在人力上完全能够保障卸货、科考两不误。在冰上作业的队员也自觉配合卸货,通常是直升机在飞行时,他们参加卸货;飞行员下班休息后,他们又出现在冰面上,有时甚至工作到次日清晨四点,好在南极此时已是极昼,而且没有像北极熊这样的捕食性动物的威胁。不失时机、不怕疲劳,连续作战,这就是极地科考的特点。
徐领队感慨地说,我们要宣传南大洋科考的意义,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
(叶瑛)2016-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