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首页  |  学院动态

[科考](十九)再访中山站

作者: 发布日期:2016-12-12 访问次数:58

再次登上中山站,主要目的是作为见证人,出席32次考察队和33次考察队的交接仪式。十天来,当我们在冰面忙着卸货时,中山站的两任站长一个在维持正常运行,另一个指挥物资清点入库和转运,他们还要进行设备交接、物资交接,以及维修、维护记录的交接,可想而知,两位站长这段时间够忙的。

交接仪式上,32次队全体队员一袭深蓝色队服,33次队员全身深红色队服分座在长条桌两侧,领队和他的主要助手们在会场正中站成一排,我们目睹了新老站长在交接文件上签字。在热烈的掌声中和一片镁光灯闪亮中,他们紧紧握手。这一刻意味着我国在南极大陆的这个永久性居民点和研究基地换了新主人。汤永祥站长将告别他为之呕心沥血一年多的岗位,踏上与家人团聚的归途。赵勇站长接过的职位并不轻松,汤站长的管理能力在极地中心是公认的强棒,32次越冬队员的表现也被公认为是最近几年表现最出色的。赵勇站长是否能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他是一个考验。

交接仪式的下一项内容是升国旗,我们移步至室外的小广场。我们在旗杆前列好队,升国旗、奏国歌。仪式后我们和赵勇在会客室少座了一会,他首次以站长的身份接待并陪同我们。言谈举止间他对今后的工作充满自信,并且有初步的计划。“这旗杆需要扶正并加固”,他指着窗外的小广场说。这略显倾斜的旗杆是南极暴风雪威力的见证,据说旗杆被吹倒过,重新竖立后又被吹歪了。对站容和周边环境的进一步整治,他显得胸有成竹。第一次见面时看到他的长发,觉得赵勇可能是艺术家,或许我没看错。中山站在汤站长任期内管理井井有条,站容整洁大方,没准在赵站长任期内会更加光彩夺目。

要在管理上比汤站长更进一步可不容易。上任伊始的两件事让赵站长的应对能力经受了小小的考验。首先是新队员中有一位没有入住安排好的宿舍,而是把行李搬进了综合楼。这可是违反站规的,即便是以往相识的同事,也不能如此随意啊。赵勇站长细细询问了其中的原委。原来这名新队员是睡眠呼吸障碍综合症的患者。通俗一些说就是睡觉会打呼。成年男子大约有一半人睡觉打呼,轻微的鼾声不是问题,但有人鼾声如雷而且伴有呼吸暂停,这就是所谓的“睡眠呼吸障碍综合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窒息。为了不影响室友,以及方圆数十米内邻居的睡眠,他默默的把行李搬进了综合楼,等待站长发落。结果自然是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另外一件事是几位女队员要求去邻近的俄罗斯进步站去体验洗桑拿。进步站是我们的近邻,平时来打球、蹭饭从来不见外,中山站需要帮助时他们也都是有求必应。面对女队员看似合理的要求,赵站长的答复只有三个字“不派车”。进步站与中山站相距不到两千米,步行也就二十分钟,不派车也不是问题,但站长的脸色分明是不同意,队员们也就知难而退了。并非赵勇不善言辞,这其中的道理不是那么容易能说清楚的。俄罗斯民族的秉性是热情、豪放、开朗,他们的喜怒哀乐都表现得直截了当,不像东方人那般含蓄。几年前中山站陪同国内来的领导去访问进步站,一年半载都没见过女人的俄罗斯人对随行的女记者欢喜的不得了,一见面又是亲吻又是拥抱,把美女记者惊得花容失色,好几天才恢复常态。在官方会见场合都是这样,你说几个美女主动去他们那里洗桑拿,那结果会怎样?赵勇站长既不敢想,也不方便说。只能期待我们的东方美女们日后能多了解些我们的俄罗斯邻居。

从会客室出来离午饭时间还早,我独自登上了站区的六角楼。里面是空间物理观测实验室。为避免打搅里面人的工作,我沿着楼外的旋梯拾级而上,站在楼顶整个中山站的建筑群尽收眼底。中山站自1989年建成以来,经过不断扩建已拥有18栋建筑,能容纳25人越冬,60人度夏。也能支持驻站科学家开展高空大气物理学、极光物理学、冰川学、地质地球物理学、气象学、南极海洋科学和矿产资源的研究与调查。

中山站所在地被称为拉兹曼丘陵,这里基岩裸露,深褐色、灰黄色的基岩在南极大陆茫茫冰原上格外显眼。这或许是众多国家选择这里建设南极科考站的主要原因。我们的近邻包括俄罗斯的进步站、友谊站,澳大利亚的戴维斯站和劳基地,印度的Bharti站。在这些研究站中,中山站的条件是公认最好的,没有之一。中山站的固定翼机组新近雇用了一位澳大利亚机长,因为工作关系,需要他留在南极大陆过圣诞节。因为中澳两国的协议,他可以选择两国在附近的任何研究站作为生活起居地。这位澳大利亚机长拒绝了任何其它安排,坚持要住在中山站。几条理由都合情合理:中山站能免费上网,其它站不能;中山站逢年过节热闹,其它站冷清;中国人的伙食顶呱呱,其它站一般般。澳籍机长的评价并无虚言。中山站已经成为我们强大综合国力的象征,昔日的超级大国之一官方可能不承认这个事实,私下里科学家们来串个门,吃顿饭,还捎带拿回去一瓶酒已属常态。

中山站在新任赵勇站长的领导下肯定会更好,更兴旺。物质保障上不仅有雪龙号,还有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研究能力也不必担心,极地中心和南极站已经成为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的新热点。

(叶瑛)2016-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