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仍在中山站前往长城站的航渡途中,再过几天就要到达南极半岛作业区。这个作业区是33次南大洋科考任务的重点,工作量也最密集。据初步测算,作业累计航线一千四百多海里,需要连续工作11-12天。
随着作业区的邻近,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了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保证这关键性作业区能一切顺利,备战期间突出了以下要点:
第一是哀兵必胜。在领队举行的作业准备会上,我半开玩笑告诉领队,我只是一个理发师,我的队员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领队听了眉毛打了好几个结。不知是悲情战略奏效,还是领队事先就有安排,宣布了一系列保障和扶持措施。包括人力保障,不抽调大洋队队员做辅助性工作,要求雪龙号各部门全力配合,食堂要24小时提供餐饮服务,吩咐新老船长配合我们做航线规划。看那架势就是:作为领队,他能够给的都给了,再要做不好就只能怪我们自己了。
第二是方案周密。原先的方案是按专业分头写的,为了更具可操作性,必须整合在一起,按照站点、航线重新梳理一遍。上船前大家天南海北,沟通不易,现在都在一条船上,合舟共济搞出一个实施方案自然容易。反复磋商,几次全体会议讨论,然后是领导们点评修改,作业实施方案就是这样炼成的。
协调大家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方案是我的长处,恐怕也是我唯一能做到的。掏箱卸货我可以站在第一线,那是个纯体力活,只当是锻炼,没想到竟赢得满堂喝彩。甲板作业可是技术活,要把我放在任何一个具体岗位上,我可能都不如这帮80、90后。老眼昏花、腿脚不灵,在具体作业岗位上我恐怕就是一个猪一样的队友,会连累大家。不过我也不必为此愧疚。当年二战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诺曼底登陆战役前累得像狗一样,到处巡视只怕存在百密一疏。登陆作战打响后据说他就睡觉去了,全军将士也都忘记了他的存在。
第三是突出要点。第一件事是航线怎么走,按照船长的要求整理出一张表,船何时达到何位置,停留多长时间也就交给他了。船长和领队给出的反馈是:冰情和天气都在不断变化,如果需要调整,他们会召集会商,也需要现场执行人和不在船上的课题负责人事先多沟通,要有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
第二件事是确定作业顺序。每个作业点都有七八项内容,先后顺序很有讲究,取得共识后也做成一张表,附上几点说明发给作业组长们。磷虾拖网从站点作业改为走航作业,放在了首位。理由很简单:磷虾不会在固定站点等我们,只能是走航途中在鱼探仪上看见磷虾信号再下网。磷虾专家李灵智老师赶忙做出承诺,到达长城站后他会呼叫附近的中国渔船,送些磷虾让大家尝尝。投桃报李之外的意思是,他网里的那些磷虾是他的研究样本,是不能吃的。
第四是安全第一。我不断告诉大家,作业期间领队派出的安全督导在时刻巡视,如果因违反安全规定被终止作业后果自负,我无能为力。这可不是恐吓,雪龙号的安全措施素以严格著称,安全上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一时疏忽就会酿成千古遗憾。领队指派的安全督导员大家都叫他曹头,年纪大我一岁,权力当然也更大,他有权停止任何人的作业,只要他认为安全措施没有到位。
备战工作也算是尽心尽力了,能否完成预定任务还有一项因素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那就是天气。大洋考察是个看天吃饭的行当。人算不如天算。只期待作业期间不要有气旋。如果老天帮忙,发型师队长和他的80后、90后队员们或许能创造奇迹,那就是:我们的南极半岛作业会像当年诺曼底登陆一样顺利,圆满完成预期目标。
(叶瑛)2016-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