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首页  |  学院动态

[科考] (三十五)感恩之心迎元旦

作者:叶瑛 发布日期:2017-01-03 访问次数:45

2017年元旦的早晨,我起了个大早,面对着南大洋的日出,面对这并不多见的好天气,怀着无比感恩的心情。自从2016年12月24日开始南极半岛科考作业以来,除了在第一条断面遭遇气旋中心的考验外,作业区一直受高气压控制,几乎都是风平浪静。33次大洋队正在沐浴着大自然的关爱,也承蒙着幸运女神的眷顾。

在南极、南大洋进行极地研究和科考,气候的影响格外重要。1911年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海军军官斯科特进行了冲刺南极点的竞争。阿蒙森1911年10月19日从前进基地出发,一路上都是好天气,他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于1911年12月14日成功到达南极点。而斯科特出发时间比阿蒙森早两个月,到达南极点却晚了34天,固执己见的性格,不合时宜的装备,还有一路上如影相随的暴风雪天气是斯科特悲剧命运的三大主因,也成为后世科考探险者的警训。

天道酬勤,大自然对辛勤付出的人们从来都不吝啬。在辞旧迎新的这一天,我收到的新年礼物可不一般。第一个新年礼物来自后甲板的海洋生物拖网。昨日早晨我像往常一样在各个作业点巡视,海洋生物组一改以往的习惯,不等询问就主动报告他们昨夜的战果,组长指着甲板上一堆石头说,那是我们昨晚拖上来的,遵照队长的吩咐,都保留在这里。

把这堆石头称为新年第一礼物一点都不过分,首先他们的拖网没有被划破,而且收获颇丰。展现给我的只是他们不需要的那一部分,珍贵的底栖生物已经在冰箱和保存液中作为样品被珍藏。没有被列为样品的石头中可能有我需要的宝贝。在地质学家的慧眼中,这堆石头立刻被分成了两类:火山角砾和冰川漂砾。这里离最近的火山岛已经有几十千米,在强烈的爆发中碗大的角砾被抛射到几十千米之外对于火山来说如同儿戏,这类砾石并不珍贵。有两块砾石吸引了我的目光,它们形态浑圆,和火山爆发被碎裂的角砾状岩石完全不同,它们是来自南极大陆的冰川漂砾。虽然目前南极冰山已经较少到达这里,但在几万年前的末次盛冰期,这里曾是冰山出没之地。我拿起了其中的一块砾石,光滑浑圆的外表是它长途跋涉的印证,其中一面留有隐约可见的擦痕,说明这块砾石曾经背负着巨厚冰川的压力,在冰川缓慢运移过程中,它和基岩的摩擦在这块砾石上留下了一丛丛擦痕。这块冰川漂砾的表面还附着有南大洋的底栖生物。浑圆的形状,冰川擦痕,底栖生物,向我们诉说它不平凡的身世:源自南极大陆,曾经负载过数千米厚的冰川,沿途历尽磨难,失去了往日的棱角,留下的是与基岩亲密接触的印记;曾经乘坐冰筏漂洋过海,跋涉千里后坠入南大洋海底,沉睡数万年后得遇一群来自中国的海洋学家,使它重见天日。我如何能错过这难得的宝物,立刻把这几公斤重,几十厘米大小的砾石抱回房间,它将被陈列在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的陈列室中,标签上将写着:来自南极大陆的冰川漂砾,33次科考队大洋队2016年12月31日收获于南极半岛海域,DA-5站点,坐标东经53°,南纬60.69°,水深560米

我又选了两块较小的珍藏品,这是卓立要的,叫我看到好石头给他留两块。其中一块是一朵貌美如花的海底珊瑚依附在海底火山岩上,看上去多么像他们那一对。另一块是一丛珊瑚植根于一块基岩上。那岩石象征着男子汉的担当,那一丛珊瑚或许就是他肩负的家庭责任。这体裁送给卓立最适合不过了。

昨日的磷虾拖网也格外顺利,下网前就有成群的海鸟跟随在船尾,不是在伴飞,而是浮游在海面,不仅有信天翁和海鸥,还有成群的企鹅。预感到这一网下去可能会有好收获,我一直等到起网的那一刻。打开网袋,抖入托盘中的是满满一盘磷虾,份量足有两公斤。此前虽然有一网获得3.5公斤的记录,可是并不纯净,磷虾和其它浮游类各占一半,而且个体大小不一。眼前这一网磷虾,不仅纯净,而且都是体长三厘米以上的大虾,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收获。李灵智准备的样品容器是三个小饭盒,塞满后盘中的磷虾还有一多半,此时他显得格外大方,“弟兄们尝尝,这磷虾的味道好极了”。经不住这诱惑,在场的几位每人都品尝了3-5只,味道的确不错。几年前,也是这位李灵智,科考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了一通感言,被添油加醋一番整理出来的一篇文章叫“南极磷虾即将走上国人的餐桌”。据说这篇短文曾引起全世界的恐慌,中国人要吃磷虾了,那鲸鱼和企鹅吃啥?都怪那粗心的记者没说清楚,中国南方人主食大米,北方人主食馒头,南北都爱吃蔬菜,偶尔吃些磷虾只不过是尝鲜开胃而已。

从眼前这盘磷虾和这些天的收获,隐隐感觉到海底地形对磷虾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作业区中部的DA断面对应着一条海底隆起,在它的北侧收获的主要是海樽类,而南侧磷虾产量较高。这条隆起带正对着鲍威尔海盆的部位是一条海底峡谷,水流特别湍急,磷虾也较少。海底隆起南坡对南极底流的抬升作用,导致富含营养盐的深层海水能够到达海面,它所养育的硅藻等浮游生物是磷虾的食物。海底地形—抬升作用—涌升流—营养盐—浮游藻类—磷虾—大型经济鱼类,构成了一个因果关系的链条,这种推理和思维方式,是我作为地质学家能发表一些关于海洋生物见解的依据,但愿它能够成立。

新年伊始,在南大洋迎来的第一缕阳光,或许能给我们大洋队余下的作业带来好运。对我们已经蒙受的多方关爱和支持心怀感激,这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

(叶瑛)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