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聚舟山 畅谈海洋技术及其装备研发应用
5月17日至19日,由浙江大学海洋学院、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未来海洋联盟海洋技术分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海洋技术学术会议在浙大舟山校区召开,500余位从事海洋技术及其装备研发应用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交流学术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心得,探讨海洋技术与装备发展研究趋势,分享推介海洋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
大会开幕式由本届大会主席,浙江大学校长助理、海洋学院院长陈鹰主持。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海洋学院党委书记朱世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对与会者在浙大建校120周年之际光临舟山校区,参与此次学术盛事表示热烈欢迎。他从1897年求是书院讲起,回顾了“文军长征”“院系调整”“四校合并”等重大历史事件,并介绍了百廿年来数代浙大人兢兢业业、攻坚克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锐意改革的创新进取精神。
国家海洋局原副局长、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陈连增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伴随着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将在海洋技术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学院团结广大海洋技术装备科技工作者,普及海洋技术装备知识,推动海洋技术装备教育培训,为国家海洋技术装备战略、政策、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促进海洋技术装备科技成果转化,支撑海洋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在18日的大会特邀报告中,吴立新、张偲、焦念志、宫先仪等4位院士,以及来自中科院、中国海大、哈工大、厦门大学等国内多所海洋技术研究顶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8位业界专家,围绕“透明海洋观测技术”“岛礁建设”“蓝碳中的海洋技术”“智慧海洋”“水下滑翔机”“海斗深渊”等海洋技术发展前沿课题,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
“有效开发利用海洋的前提是科学观测、认识海洋。”吴立新院士在报告中,以宏观的视角阐述了深海星空计划和透明海洋观测技术,让与会者深受启发,大呼过瘾。在谈及深海智能浮标研制时,吴立新指出,全球海洋观测网是人类海洋观测史上一次革命性的进展。“首次,让科学家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就能知道全球海洋正在发生的变化。”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在海洋光学、海洋电子、海洋新概念机器人、海洋地震观测、海洋能技术等五个分会场,展示各自在海洋技术研究领域的成果,进行充分的研讨和交流。同时,为了让参会者有尽可能多的收获,浙江大学海洋学院还精心组织了大型海洋试验设施技术建设交流会、海洋技术研究生论坛、海洋技术类专业建设交流会、海洋传感器青年学者论坛和海洋技术与产品成果展示会等。
与往届相比,今年会议上的海洋技术“看得见、摸得着”,更为直观。在报告厅外的长廊,陈列着浙大海洋学院海洋技术部分研究成果,涵盖海洋电子、海洋能源、海洋工程等多个领域,展示了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的30余项海洋技术成果。“例如这一款逆超短基线,它的功能是水声定位、导航和通信,目前定位精度可以达到2.5‰。借助以它为基础的水下直升机,在舟山浑浊的海水中进行海底电缆勘测、桥墩钻探勘测,就好比拥有了一双‘透视眼’,实际作业结果几乎为零误差。”海洋学院副教授孙贵青说。
此前,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专委会第一届领导班子。陈鹰担任主任委员。陈连增为专委会授牌。
本次会议的召开,产学研各领域专家全方位交流互动,前辈科学家、中年学者和广大青年学子教学相长,让每一个参会者都不虚此行。
文:梁立 图:沈汝汝 施佳炜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