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首页  |  学院动态

[媒体] 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建设现舟山身影

作者: 发布日期:2018-05-11 访问次数:980

   “目前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已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同济大学教授翦知湣表示,作为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海海底观测网的其中一个登陆点选址浙江舟山,在此实现对东海海洋环境观测数据的储存和管理。这是记者昨天上午在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召开的第四届海底观测科学大会上获悉的。

   海底科学观测网是人类建立的第三种地球科学观测平台,通过它人类可以深入到海洋内部观测和认识海洋。2017年5月,中国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正式获批建设,项目总投资超20亿元,建设周期5年,届时将实现对东海、南海从海底向海面的全天候、实时和高分辨率的多界面立体综合观测,为深入认识东海、南海海洋环境提供长期连续观测数据和原位科学实验平台。

   身处海底科学观测系统建设的前沿,以海洋学院为首的浙江大学科研团队,已陆续研发了海底观测网络、移动观测、机器鱼、“水下直升机”新概念观测平台等技术成果。“2013年8月,科研团队在舟山摘箬山岛北部海域成功布放了海底观测系统,其中的关键是海底接驳技术。”浙大海洋学院教授陈鹰表示,去年5月,课题组基于该技术研发的海底多功能接驳站,在南海105米深海海域完成了无线充电和非接触信号传输,在解决AUV(无缆水下机器人)与水下技术系统对接这一世界性难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这项技术将为国家海洋观测网络技术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记者 朱申路 通讯员 高楚清)

   来源:《舟山日报》20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