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首页  |  学院动态

[中国海洋报] 中非海洋人才合作交流硕果累累

作者:记者 周超 发布日期:2018-09-10 访问次数:551

近年来,中国与非洲构建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结成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在海洋领域,通过设立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等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中非海洋科技论坛等交流平台,以及举办海洋管理、防灾减灾、环境监测等培训班,中非人员往来愈加频繁,交流日益密切。如今,一批批中非海洋科技人员跨越大洋,谈合作、谋共赢、促发展,共谋中非海洋合作新篇章。

来自尼日利亚的“大山”

2012年设立的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项目,圆了很多非洲青年的“留学梦”。这一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海洋领域优秀人才的项目,为中非海洋领域合作的可持续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来自尼日利亚的大山就是其中一位。2017年,34岁的大山第一次来到中国,就读于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海洋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来中国之前,大山在尼日利亚卡尔加里大学取得了海洋生物学学士学位,后在英国班戈大学取得了物理海洋学硕士学位。而后,他成了尼日利亚大学的一名教师。2016年,他看到了浙江大学海洋奖学金的招生海报。对中国,他早就很向往,随即填写了申请。

2017年9月,凭借良好的专业背景和学术成果,大山如愿获得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来到浙江大学海洋学院。不同的语言环境,迥异的风俗习惯,一切对大山来说都是新鲜的。他开始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现在,他已经能和中国同学简单地用中文沟通,也习惯了用筷子吃饭。

入学后不久,大山参加了2017年海洋奖学金游学活动。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技研究中心的观光型载人潜水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极地科考设备……这些以前从未见过的顶级海洋和极地调查装备,让他大开眼界、连连称赞。大山说,浙江大学的专业课程、先进的实验仪器、丰富的学术活动,让他获益良多。

3年后,大山将毕业。届时他将回到尼日利亚大学,用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开展海洋科研与教学,并希望能为中国与尼日利亚海洋科研合作做出贡献。“我真心感谢中国政府设立的海洋奖学金项目,期待能有更多的尼日利亚学子来华深造。”大山说。

“海洋奖学金”形成影响力

与大山一样的非洲留学生还有很多。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唐勇作为导师,先后直接或协助培养了4位来自非洲的留学生。2017年,首位硕士毕业的海洋奖学金获得者——尼日利亚留学生Jimoh,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家彪与唐勇共同培养的学生。现在Jimoh就职于尼日利亚海洋研究所。

对于非洲留学生,唐勇说,他们大多怀着一颗迫切想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初心来到中国,学习非常努力,动手能力强,做实验认真。“尤其是在参与中非海上联合调查航次,看到取得了自己国家的数据样品时,他们都非常兴奋,显示出了极大兴趣。”

据了解,非洲的海洋调查设备相对落后,海洋专业人才稀缺,海洋科研能力建设需求迫切。拥有较高海洋科研水平的中国,成为非洲青年海洋科技人才出国深造的重要目的地。

涓流成海、积土成山。6年来,一批又一批非洲留学生来到中国。他们满怀希望而来,也带走了累累收获。

截至目前,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共招收了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119名留学生。其中,来自非洲的有27名,分别来自埃及、肯尼亚、尼日利亚、利比里亚、苏丹、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加纳、摩洛哥、毛里求斯、塞舌尔等11个国家。

自2012年启动以来,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进展顺利,在国际海洋合作领域形成一定影响力,受到了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形成了覆盖范围广、培养学生层次高,与国家管理部门相关业务工作结合紧密、相关配套活动渐成体系3个鲜明特点。

2017年,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被教育部列入“丝绸之路”奖学金序列。当年,第三届中非海洋科技论坛期间,中方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非洲分委会达成共识,鼓励更多非洲年轻学者申请该奖学金,中方每年拿出一定名额专门招收非洲留学生。

6年的时间只是我国海洋领域对外人才培养事业的一个瞬间。作为中外海洋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海洋奖学金的作用正日益凸显,影响力逐渐扩大。

涉海人员交流日益密切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非海洋合作的长久开展,关键在人。近年来,我国海洋管理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通过签署双边和多边海洋领域合作文件、举办研讨会和培训班等,中非双方人员互访频繁,交流日益密切。

2013年11月,首届中非海洋科技论坛在浙江杭州召开,双方同意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合作平台和机制,共同推动将海洋合作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机制。2015年,第二届中非海洋科技论坛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2017年,第三届中非海洋科技论坛在杭州召开。

2014年,首届中国—南非海洋科技研讨会在开普敦召开,与会人员就业务化海洋学、海洋与海岸带管理、生物多样性及保护、海洋地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多个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未来合作的具体内容达成共识。

2015年10月,中国组织开展了2015年非洲海洋遥感和物理海洋应用技术培训班。来自几内亚比绍、埃塞俄比亚、毛里求斯等8个非洲国家的24名政府官员、技术专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2016年9月,阿拉伯国家海洋生物养殖技术培训班在福建厦门开班,来自阿尔及利亚、埃及、摩洛哥、突尼斯等9个国家的25名学员参加培训。

2018年8月21日,由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办的“国际海洋学院—中国西太平洋区域中心2018年海洋管理培训班”在天津开班,来自埃及等国的34名学员参加培训……

交流思想、对接思路、凝聚共识、促进合作,近年来,中国在推动对非海洋合作上实施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非海洋科技人员的往来和交流,助力非洲国家加强海洋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中非海洋领域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未来,乘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必将有一批又一批知华、友华、爱华的非洲科学家,与中国科学家一道,为推动全人类进一步认识海洋、探索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做出积极贡献。

(记者 周超)

来源:中国海洋报,2018-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