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海洋技术学术会议
[专题] 第四届全国海洋技术学术会议在舟山校区召开
5月16日上午,第四届全国海洋技术学术会议在浙江大学舟山校区召开。来自全国海洋技术领域的600余名新老专家学者第三度聚首舟山,共同探讨海洋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和新的研究方向,展示推广海洋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推进我国海洋技术事业的发展。
海洋技术是实现海洋工程及装备系统的使能技术,在海洋科技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用于海洋的技术,需要很高的可靠性设计要求、高度节能要求、水下高效通信要求、自主控制要求等。”会议主席、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陈鹰教授介绍,因为这些有别于其他技术的特质,海洋技术要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性,从事海洋技术的研究开发人员也要了解掌握更全面的海洋科学知识。“浙江大学举办全国海洋技术学术会议,就是为从事海洋技术及其装备研究的单位和研究人员搭建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共同探讨我国海洋技术发展之道。”
全国海洋技术学术会议由海洋学院的前身海洋科学与工程学系于2011年11月在杭州创办。2015年11月在舟山校区举办的第二届会议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会议永久落户舟山校区,每两年举办一届。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交流海洋技术的学术与应用研究成果,探讨海洋技术发展趋势及新方向,交流海洋技术与装备的学术成果和技术经验,同时研讨海洋技术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并展示海洋技术最新产品成果。本次会议是在舟山校区举办的第三届,由海洋学院主办,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海洋大学、舟山市科学技术局协办,Society for Underwater Technology China Branch(SUT China)、IEEE Ocean Engineering Society Shanghai Chapter和浙江省海洋学会提供技术支持。
“本届会议从2018年10月启动筹备以来,得到海内外本领域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的积极响应,有600余人前来舟山参加会议。”大会组委会负责人梁旭博士介绍,三天的会议期间,有14位从事海洋技术研究开发与管理的著名学者专家作大会特邀报告,同时在传感器与观测技术、水下声学技术、水下光学技术、新概念潜水器、海洋能技术、海洋智能装备新技术、智慧海洋技术、海洋资源勘探技术、海洋腐蚀与防护技术等九个方向,邀请组织了157场分会场报告交流。
在当天上午的大会特邀报告中,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潘德炉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李华军院士、挪威斯塔万格大学王木泉院士、浙江大学陈鹰教授、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邹斌研究员、台湾大学郭振华教授,分别介绍了智慧海洋的卫星遥感前沿装备与科技、海洋工程中的安装技术和斯塔万格大学海洋技术研究活动的趋势和挑战、水下直升机技术、我国海洋卫星发展与应用和台湾海洋技术发展的现状与展望等。科技部社发司康相武处长、中科院深海所向长生处长介绍了海洋领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情况。
作为海洋技术学术会议的延伸,首届国际海洋技术会展(OceanTech Program)也在当天上午开展。OT展由海洋学院发起、香港汇显展览有限公司主办。旨在通过高新科研成果展览、技术研讨会、培训作坊和现场演示等活动,促进国内海洋技术与装备科技成果转化。首届OT展共有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企业用户的53家单位参展,进行包括海洋高新技术装备产品展览、海上现场演示和实验室系统演示、技术交流、用户培训、人才招聘等活动。
“海洋学院把全国海洋技术学术会议办到舟山并终身落户舟山校区,就是希望把全国乃至全球海洋技术和装备带到舟山,把更多的企业吸引到舟山,从而带动舟山相关产业的发展。” 海洋学院党委书记王瑞飞表示,学院将以会议召开和首届会展举办为契机,从中物色有志于海洋事业的高层次人才,来共同发展海洋学院;更快地推动甬舟科创大走廊的建设,以海洋信息和海洋深海装备为龙头,带动舟山海洋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海洋学院在舟山校区陆续举办了第二届中国-东盟海洋科技学术研讨会、第25届太平洋海洋科学技术大会、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海洋技术学术会议、第二届国际海岸与近海岩土工程会议暨第二届国际能源岩土和环境土工会议、第四届海底观测科学大会、第一届全国环境(海洋)微塑污染与管控学术研讨会等高水平的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为国内外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搭建了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了海洋科技领域的学术交流、信息共享,推动了海洋科学技术和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极大提升了舟山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影响力,让舟山群岛新区有了一个向世界展示的新窗口。
(文 高楚清/摄影 缪濛竹 王英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