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术进展
[学术] 海洋学院博士生研究成果在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发表
海洋学院海洋生物与药物研究所章春芳副教授课题组关于油田压裂返排液的生物修复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Enhanced bioremediation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flowback and produced water using an indigenous biosurfactant-producing bacteria Acinetobacter sp. Y2”,以海洋学院2020级博士生周航海为第一作者,日前在环境领域著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10.652)上在线发表。
压裂返排液是油气田采用压裂技术开采后的一种常见废弃物,因其组分复杂、化学需氧量高等特点,难以被处理。采用常规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压裂返排液,能耗大、处理成本高,且易造成二次污染,经济效益较低。而生物修复法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降解彻底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完善了传统物化方法的不足。
压裂返排液通常含有较多疏水有机污染物,例如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这些有机烃类物质具有较低的生物可利用性,通常会限制微生物对其的降解和利用,影响修复效果。从压裂返排液中筛选土著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将其活化后加入压裂返排液,通过其分泌生物表面活性剂,促进微生物对疏水烃类的摄取利用,从而增强压裂返排液的原位修复是一种可行的策略。
该研究从压裂返排液中筛选到一株土著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Acinetobacter sp.Y2,将其接种于压裂返排液后,发现其在压裂返排液分泌了大量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有效地促进了土著菌群的生长和活性,并优化了菌群结构,提高了降解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降低了压裂返排液的化学需氧量以及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含量。该研究证明向压裂返排液中接种土著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是一种有潜力的原位修复策略,为油气田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压裂返排液生物修复机理及效果
周航海同学是浙大海洋学院2013级本科生,2017年毕业后进入章春芳课题组读研,并于2019年底转博,目前已发表多篇论文,获得2019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该研究在章春芳副教授指导下进行,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周之文)
供稿:海洋生物与药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