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首页  |  学院动态

[中国自然资源报]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海岸带蓝碳研究成果获奖

作者:林上军 发布日期:2021-01-20 访问次数:601

本报讯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体,如何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多名专家,联合西澳大学海洋研究院Carlos M. Duarte院士团队,发挥海洋科学、信息技术和工程相结合、多学科交叉和国际科技合作的优势,经过近十年的攻关,提出了适应我国国情与潜力的蓝碳发展路径。日前,该成果获2020年浙江省海洋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蓝碳是指经过海洋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在海洋中所固定、储存的碳。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体,海岸带蓝碳是潜力巨大的碳汇资源。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红树林、盐沼、海草床这三大蓝碳生态系统的国家之一,同时生产了占世界约70%的养殖大型海藻。我国发展蓝碳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

项目分析了中国自然和人工蓝碳资源的变化情况,从蓝碳资源监测、评估、养护和拓展等方面综合发展了海岸带蓝碳科学技术。项目得到了国家科技部、自然资源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浙江省科技厅和地方政府的支持。

目前,项目已完成覆盖全国海岸带1:25000盐沼种类分布专题图、红树林和海草床分布专题图,覆盖全国近海1:10000养殖大型海藻专题图,获得了全国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新近又详细的面积和分布信息。撰写5份专题调查研究报告,在领域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6篇,并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

项目成果在山东海洋牧场、养殖海域和浙江洞头群岛海域等地得到应用,显著改善景观生态、保护环境、促进海洋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相关成果还被美国科学院、欧盟科学顾问委员会采纳作为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得到国内外同行广泛认同,为全球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林上军)

《中国自然资源报》20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