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学院动态

[学术] 海洋学院在滨海蓝碳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

作者:肖文 发布日期:2021-03-05 访问次数:412

海洋学院滨海蓝碳研究团队在大型海藻养殖对气候变化的应对和调节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学术论文“Seaweed farms provide refugia from ocean acidification(大型海藻养殖为应对海洋酸化提供庇护所)” 以海洋学院海洋科学系肖溪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吴嘉平教授为论文共同作者,近日在海洋化学与环境领域重要学术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

蓝碳(Blue Carbon)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经过海洋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在海洋中所固定、储存的碳。大型海藻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蓝碳资源,然而其应对和调节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机制还不甚明晰。我国生产了全世界约70%的养殖大型海藻,因此,推进大型海藻养殖蓝碳机理及技术创新,将为促进我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达成提供重要支撑。

由于海洋吸收、释放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海水正在逐渐变酸。工业革命以来,海水pH值下降了0.1。海水酸性的增加,将改变海水化学的种种平衡,使依赖于化学环境稳定性的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

肖溪副教授及研究生于琰、黄宇洲等,联合阿卜杜拉国王大学、汕头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海洋二所等,在山东俚岛海带养殖区、浙江佛渡岛紫菜养殖区、广东南澳岛龙须菜养殖区各开展了为期5-14天的连续在线环境综合监测,主要指标包括海水温度、盐度、pH、溶解氧、总碱度、pCO2、海水文石和方解石饱和度等。

研究发现,大型海藻养殖区域海水pH值比毗邻对照海区显著提升。其中,海带养殖的pH提升效果最好,可达0.100 ± 0.003个单位。因此,大型海藻养殖除可显著吸收和移除营养盐、修复近海富营养化水体之外,还可成为人类应对和缓解海洋酸化的一项积极措施。

大型海藻养殖区域与毗邻对照海区水体pH连续在线观测

大型海藻养殖区域与毗邻对照海区水体pHpCO2、溶解氧及文石饱和度

该研究率先对大型海藻养殖缓解海洋酸化的能力做出精确评估,为2017年该团队提出的科学假说提供了海区现场观测的有力证据。

(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