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术进展

首页  |  学院动态

海洋学院盐沼蓝碳生态系统遥感监测研究取得新进展

作者:严昭文 发布日期:2022-02-24 访问次数:109

海洋学院滨海蓝碳研究团队在潮间带盐沼植被的长时间动态变化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学术论文“Spatiotemporal Mapping of Salt Marshes in the Intertidal Zone of China during 1985–2019(1985-2019年中国潮间带盐沼植被时空变化研究)”,日前以海洋学院陈广威、金润杰、叶展江、李琦、顾佳丽、吴嘉平等为作者,在SCIENCE伙伴期刊《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22年第一期上发表,并被主编推荐在国际遥感学报微信公众号上。

我国拥有32000千米漫长的大陆和岛屿岸线,分布着丰富的盐沼资源。盐沼湿地具多重生态环境功能,包括很高的固碳能力,是减缓和应对全球变化的重要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蓝碳),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起重要作用。掌握我国盐沼分布信息,明晰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对盐沼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盐沼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一直来缺少全国尺度、涵盖不同物种、长时间序列的盐沼信息。

海洋学院滨海蓝碳研究团队在吴嘉平教授带领下,从2013年开始滨海生态系统碳汇遥感研究。团队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计算平台,选用1985–2019年时间序列的Landsat 5/8和Sentinel-2遥感卫星影像,运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中国潮间带盐沼进行研究,获得了比较详尽的中国近35年潮间带盐沼的种类、分布和面积信息,并分析了影响盐沼种类、分布和面积的因素及其变化规律。

研究表明,在1985-2019年间,全国盐沼总面积在起始阶段呈现下降趋势,近十年已经有所回升;作为本土盐沼植被的碱蓬和芦苇都大幅度下降;外来的互花米草急剧扩张,目前已占全国盐沼总面积的58.5%,远超全国所有的潮间带土著盐沼面积总和。文章认为,保护和恢复我国土著盐沼植被,严格防控外来入侵的互花米草进一步蔓延和扩张已经刻不容缓。

(严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