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周年校庆

首页  |  学院动态

东海实验室跻身浙江省实验室

作者:高楚清 宋春毅 发布日期:2022-05-10 访问次数:1648

近日,东海实验室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成立智慧海洋浙江省实验室。该实验室由舟山市政府牵头,联合浙江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三方共建共管,聚焦海洋资源与环境动力系统研究,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支撑浙江海洋数字经济、智能装备和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科创平台。

东海实验室获批省实验室,标志着该实验室正式入列浙江高能级创新平台第一梯队和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

东海实验室总部毗邻浙江大学舟山校区,总部园区建设规模160亩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面对茫茫大海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海洋动力环境、海洋灾害成因与预报、海底碳储存、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都有待破题。“作为全省海洋经济桥头堡,拥有丰富多样的海洋科技应用场景,集聚了一批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端的海洋科创平台,与海内外的海洋科技学术交流非常活跃,现在正在推进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应该在海洋科技创新中有所作为。”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海洋学院院长王立忠表示。

正因为如此,在浙江省布局省实验室之际,浙江大学即会同舟山市、海洋二所共同谋划,筹建海洋领域浙江省实验室,并争取落户舟山。经广泛调研分析和多次深入研讨论证,2020年10月舟山市政府发文,联合浙江大学、海洋二所成立东海实验室,作为舟山市争创海洋浙江省实验室的载体。

东海实验室以立足舟山、面向全省、联动长三角,深耕东海、走向深海、面向太平洋,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为目标定位,汇聚海洋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协同高效体制机制,攻关海洋共性关键技术和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开展重大原创性成果应用与转化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郑津洋教授介绍说,实验室将紧密围绕国家海洋科技战略和浙江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需求,顶层设计重大项目,持续凝练重大成果。

对于如何建设好省实验室这个大平台,郑津洋认为要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浙江大学学科交叉特点非常突出,我们不仅要汇聚传统涉海学科的力量,也要把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浙大优势学科团队‘拉下海’;海洋二所科研实力强、成果丰硕,为理论与前沿领先技术的形成和突破,提供了‘加速度’;舟山特有的海洋科技应用场景,则有利于推动规模化应用,促进产品化、产业化。”郑津洋表示,实验室在建设初期将充分发挥浙大、海洋二所的品牌优势,以重大任务、重大项目汇聚更多人才,并且创新用人体制机制,以“集团军作战”的形式、打“持久战”的准备来逐个解决难题。

在浙江大学舟山校区行政楼一楼,是东海实验室筹建工作专班行政办公地点。从三方抽调骨干力量组建的工作专班,已经在此运行了一年半的时间。东海实验室筹建工作专班主任、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党委书记王瑞飞介绍,东海实验室从谋划筹建开始,就把机制创新摆在首位,始终贯彻“需求牵引、交叉汇聚、集约创新、开放共享”的理念,在队伍、平台建设上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比如浙江大学,不仅积极参与东海实验室方案制订,还为保障实验室建设提供过渡期空间。不仅提供1千平方米的专班办公用房,还在舟山校区专门调整出近1万平方米的科研用房,腾出400平方米大平层空间建设临时展厅,对东海实验室开放共享校区所有公共服务设施”。

“省实验室的园区规划、机构组建、科研组织等各项筹建工作均已全面启动。”王瑞飞介绍,实验室总部园区将建在舟山校区西南侧区块,规划建设规模160亩;同时规划150亩配套建设浙大海洋科创园和1000余亩高新技术产业园,“作为技术成果孵化转化平台,吸引全国各地优质涉海科技型企业到浙江、到舟山来投资兴业。”

据了解,实验室还将通过整合联动全省乃至全球涉海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资源,有针对性新建一批产业技术研发设施和仪器装备,建设面向全社会的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包括作为智库的东海—太平洋战略研究中心,支撑近中远海多样化海洋试验需求的海试船队及保障基地,岛基立体观测海上综合试验场,以及海洋科学研究公共服务平台、海洋器件与装备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海洋数据处理公共服务平台等。

“接下来,我们加快推进实验室总部园区建设,加快科研团队组建,扎实推进相关领域的科技攻关。”王瑞飞表示,作为浙江大学服务海洋经济发展桥头堡,海洋学院将始终坚持开放办学,汇聚院内外、校内外优质资源参与东海实验室建设,以高质量实施“十四五”规划和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为目标,强化创新驱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海洋学科在国家关键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高楚清 宋春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