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设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导览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6-13 访问次数:4921

专业导游:黄豪彩教授 赵西增教授


选择浙江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的N个理由

海洋工程与技术是人类认识海洋、开发海洋和保护海洋的基础,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海洋方面的实力与水平。浙江大学的“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于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排名全国第一,层次A+;在2022-2023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中,排名全国第一。

面向“海洋强国”国家战略和国家对海洋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本专业设置海洋工程、海洋技术两个专业方向。

海洋工程方向主要培养港口航道、海岸与海洋工程、海洋结构物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其前身是具有60余年历史的“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广阔,在海洋、交通、水利、教育等部门行业都有我们优秀的校友,在众多大型港口航道以及海岸工程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行业影响深远。

海洋技术方向主要培养海洋装备技术、海洋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当前国家在海洋装备、海洋信息领域人才需求十分迫切,本方向培养的学生可在海洋高端装备研发、海洋资源利用与开发、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等海洋技术领域就业。


Q1: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海洋工程学生要学习海洋、土木、水利以及信息、计算机等学科的知识内容,毕业后能够胜任港口、航道、海岸工程(防波堤、围海造田、跨海大桥等)、海洋平台以及海上风电结构物的设计、规划、分析评估、智能健康检测和相关研究。港口、航道、海岸工程、海洋工程包括了为船舶靠岸选址规划,为江海联运设计优化通道,为河口海岸堤防抵御洪水、海浪与风暴,为新时代开发利用绿色海洋能源等可让我们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海洋技术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以及维护国家海洋安全所使用的各种技术的总和。该方向学生主要学习支撑人类认识海洋、进入海洋、开发海洋和保护海洋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技术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具体包括海洋、机械、电子、信息、控制等;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种海洋装备、水下机器人、海洋探测、海洋电子、智慧海洋、海洋信息等领域的设计、研究、制造、规划与管理等工作。

Q2: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海洋工程方向:流体力学、海洋结构物概论、结构力学、泥沙动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水文学与水动力学、土力学与工程地质、港口规划与结构物设计、智能结构与智慧港口等。

海洋技术方向:流体力学、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海洋信息学、海洋调查方法、海洋工程建模基础、水声学原理、嵌入式系统、水下机器人设计等。

Q3: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对象都是海洋工程与技术领域的客观和具体的工程和实物,例如跨海桥梁、海上风机、海洋资源开发平台和港口码头等海洋工程,或者是水下智能系统(水下机器人、水下观测系统、水下作业系统等)、无人艇、海洋资源勘探开发装备、水下通信与网络系统、海洋大数据等海洋装备与信息系统。需要具备较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具备对海洋工程、海洋技术相关科学难题的探索与求知的热情、分析问题的宽阔视野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考能力。此外,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浓厚的海洋情怀和宽广的国际视野。

Q4: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有哪些国际化交流项目?

本专业所在的海洋学院国际化程度较高,专任教师中40%拥有海外博士学位,55%为海外引进人才,另外还有10余名境外籍教师。与境外10多所100强高校/学科建立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合作关系,设立了院级国际(地区)交流项目。如与美国的爱荷华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特拉华大学、密西根州立大学建立了科研营项目;与挪威科技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南丹麦大学,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多个高校建立了暑期交流项目。本科生国际交流率达90%以上。

Q5: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的深造与就业前景怎样?

本专业毕业生的深造率超过70%,其中的1/3左右到国外深造。部分国外深造高校有: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罗德岛大学、华盛顿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美国东北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等,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国立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挪威科技大学等。国内深造高校有: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著名大学。

海洋工程的就业去向主要是沿江、沿河和沿海城市的交通水利、能源环保、港口航道工程、海岸工程以及水利工程、海洋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的建设集团、规划院、设计院、水利局、港务局和科研院所等。

海洋技术的就业去向主要包括海洋技术装备、海洋信息系统如海洋观测装备、潜水器、海洋资源勘测装备、水下声/光/电/磁探测系统、海洋大数据系统等设计和研发相关的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如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的所属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中国船舶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及其下属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