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设置
为您解读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
让我们一起
探秘深蓝 向海图强
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
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2-2023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排名全国第一
自2010年开始招生
1-2年级在紫金港校区
学习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
3-4年级在舟山校区学习专业课程
致力于充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人才队伍
01 专业内涵
面向海洋领域对专业人才的发展需求,本专业设置海洋工程、海洋技术两个专业方向。
海洋工程主要涉及海洋、土木、水利、信息以及计算机等学科的知识内容,其前身是具有60余年历史的“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港口航道工程、海岸与海洋工程、海洋结构物等,是一门以开发、利用、保护、恢复海洋资源为目的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海洋技术是研究海洋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以及维护国家海洋安全所使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人类研究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等一系列活动的技术基础,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海洋方面的实力与水平。海洋技术的发展,可带动其它技术领域的进步,具有先驱性。
02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掌握海洋、信息、计算机以及力学、土木、水利或电子、控制、机械等多元结构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结构;具备海洋工程与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和综合应用能力;能够胜任海岸与海洋工程、海洋信息和海洋装备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规划与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领导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
03 核心课程
流体力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 、海洋信息学:通与观、结构力学、智能结构与智慧港口、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水文学与水动力学、海洋调查方法、水下机器人设计等。
04 培养特色
通专跨培养,更宽广的发展潜力。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通专跨、国际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实行“一横多纵”的培养模式。“一横”指新生入学一年内由求是学院统一管理,着重推进大类培养和通识教育;“多纵”是指各专业院系负责高年级学生的管理,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和跨学科培养。
强化国际合作交流,培养具备全球海洋视野人才。
设置必修国际化课程。专业设置“国际化模块”和第四课堂;开展院校间国际合作。与10余所世界一流涉海院校开展学位教育、暑期夏令营、短期互访、线上授课等交流项目。本科生出国交流率达100%。
专业影响力强。
作为全国首个“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近年来专业建设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逐年增强,已连续三年发起全国海洋技术类专业建设及教学研讨会。专业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被多个高校学习借鉴,专业和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与改革以及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交流报告得到好评。
开设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出版国家规划教材5部。胡鹏教授获了浙江省第十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专项特等奖第一名。
2017年全国海洋技术类专业教学研讨会
2018年全国海洋技术类专业教学研讨会
2019年全国海洋技术类专业教学研讨会
国家精品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及部分规划教材
05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专任教师86人。包括一批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科技创新青拔人才、省特级专家、省科技创新青拔人才、求是特聘教授、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等高层次人才。
名师推介
陈鹰
博士、求是特聘教授、博导
浙江省特级专家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创院院长
主要从事海洋技术研究。兼任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深海载人装备、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等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海洋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海洋学报》副主编等职务。曾任第五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863计划“十一五”海洋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等职务。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开展深海装备技术、海洋观测技术、人工上升流技术、水下直升机等研究工作。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国家与省部级科技进步和教学成果奖十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逾百篇。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王晓萍
博士、教授、博导
主要运用光电检测技术、多光谱技术、数据处理以及微机和软件等技术,研究海洋环境的光学检测方法,研制海洋环境监测传感器与仪器;研究水体微量有毒有害污染物的SPR检测方法,设计开发检测仪器等。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负责人;编著出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国家首批“十二五”规划教材)等教材3本;发表教学改革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浙江省、校教改项目十余项。获得浙江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浙江省三八红旗手、宝钢优秀教师奖、唐立新教学名师等荣誉。
程年生
博士、求是特聘教授、博导
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力学与泥沙运动力学。已发表期刊论文100余篇,曾获交通部科技进步奖和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 Karl Emil Hilgard 水力学奖。先后入选浙江省创新人才项目、国家级创新人才项目和环境工程领域全球前10万名和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承担紊流力学、泥沙运动力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朱嵘华
博士、教授、博导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主要从事海上新能源、海上风力发电、海水制氢、海洋平台结构、海工结构设计、高端海工装备等研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美国发明专利4项,出版1本学术专著。兼任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主要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海上风电工程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
师资风采
徐志伟教授解决5G/6G高速通信相关技术
宋春毅教授团队致力于多通道多波束射频微系统研究
瞿逢重教授水声通信机取得重大突破
黄豪彩教授致力于海洋仿生机器人研究
贺治国教授当选国际海岸与海洋水力学专委会主席
胡鹏教授担任班主任参加学生团建
何方教授学术报告
赵西增教授做客海风论坛
师资队伍详情请戳官网:http://oc.zju.edu.cn/53726/list.htm
06 校园活动
海洋特色活动精彩纷呈。
持续开展“蓝海”活动、“海风”系列讲座等,厚植海洋人家国情怀。
校园内湖水上运动会
班组团建
主题党日
校园农场劳育活动
读书会
学生节系列活动
海洋学科竞赛硕果累累。
近5年,有40余人次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其中省级一等奖以上近10人次。
浙大海洋学院创办全国大学生水下机器人学科竞赛
获奖证书
07 奖助体系
奖学金。
专业设置了包括国家级、省级、地方级、校级和企业等综合奖学金体系,主要有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中国港湾奖学金、亨通海洋奖学金、东方电缆海洋创新奖学金等。
助学金。
设置了包括岗位助学金,“助研、助教、助管”津贴,以及助学贷款、绿色通道、生源地贷款、困难补助、专项助学金等各种形式的助学金,以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覆盖率为100%。
08 就业前景
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本科生近三年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学生毕业率、就业率、深造率均逐渐增加。学生的深造意愿较强,深造率增加明显。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升学深造。
深造率超过70%,其中90%以上同学进入世界一流高校/知名研究所深造。
行业就业。
海洋工程的就业去向主要是沿江、沿河和沿海城市的交通水利、能源环保、港口航道工程、海岸工程以及水利工程、海洋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的建设集团、规划院、设计院、水利局、港务局和科研院所等。
海洋技术的就业去向主要包括海洋技术装备、海洋信息系统如海洋观测装备、潜水器、海洋资源勘测装备、
水下声/光/电/磁探测系统、海洋大数据系统等设计和研发相关的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等。
主要就业单位有:
国家海洋局、海事局、渔业局等中科院所属海洋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技术与信息中心等广州地调局、海洋工程勘探设计院、青岛国家海洋设备检测中心等中船重工、中电集团、中科院深海所、沈自所等亨通集团、中天科技、中海油、中车SMD、华西村、博雅工道等海洋装备生产制造公司等。
09 校区风貌
独一无二的跨校区就学体验
紫金港校区
舟山校区
联系我们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网址:http://oc.zju.edu.cn/
奋楫笃行,扬帆致千里
海工骄子,建功新时代
期待在浙里与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