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学院动态

海洋学院有害赤潮研究团队获批校“一带一路与国际组织合作项目”

作者:朱京生 吴宜 发布日期:2023-03-30 访问次数:645

3月28日,浙江大学2023年度“一带一路与国际组织合作项目”评审结果揭晓,海洋学院佟蒙蒙副教授负责的“国际组织IOC-WESTPAC框架下建立的‘海洋有害赤潮藻快速检测技术’工作组及科研合作平台建设”项目入选。

WESTPAC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UNESCO-IOC)在西太平洋及毗邻区域的地区分支机构,主要职能是执行海委会全球性海洋科学、海洋观测服务项目在西太地区的开展,并根据本地区成员国的共同兴趣,发起、推动和协调适合本地区的海洋科学、观测服务及能力培训项目。长期以来,我国一直积极参与UNESCO-IOC和WESTPAC的各项活动,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佟蒙蒙副教授于2021年参与成立了有害赤潮快速检测技术工作组(WESTPAC-RDT-HAB),与日韩菲泰等国合作,开展信息交流、技术合作和本硕博等多层次人才的联合培养。2023年,她带领科研团队,结合分子探针、高通量测序和水下显微实时监测技术等浙大团队技术优势,联合西太海域沿岸国家(日韩菲泰等),致力探索和推广这些技术在有害赤潮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在IOC-WESTPAC框架下成立的“有害赤潮快速检测技术工作组(RDT-HAB)”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交流合作,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通过工作组会议讨论、技术交流和关键技术培训等方式进行探索推广和试点应用,发挥浙大优势,提高有害赤潮的快速检测能力,实现西太海域有害赤潮的早期预警和有效管理。

据悉,海洋学院有害赤潮研究团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在多个国际组织上担任重要角色。已培养的国际学生来自菲律宾、马来西亚、柬埔寨、巴基斯坦等,同时还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等有国际合作的基础。在这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均展现了浙大技术,体现浙大精神。本项目在推广浙大技术的同时,将联合多个国际科研团队,联合培养更多的优秀海洋人才,培训有害赤潮研究专业技术人才,鼓励并积极推动相关人员在国际组织中任职,在海洋领域发出浙大声音。

(文 朱京生/图 吴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