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海洋技术大会

首页  |  学院动态

分会场|首设海洋生态技术评估分会场 业内专家共探发展脉搏

作者:化天然 叶观琼 曾江宁 发布日期:2023-05-24 访问次数:261

5月19日至20日,第六届海洋技术大会海洋生态评估技术分会场报告会举行。“海洋生态评估技术”为本次大会新增方向,来自各高校、研究机构的27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就海洋生态评估技术的最新进展充分交流分享意见,展望未来发展图景,助力我国海洋生态评估技术的科学健康发展。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陈彬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董云伟教授、厦门大学李杨帆教授担任召集人,白敏冬教授、董云伟教授、李杨帆教授、叶观琼副教授、何柳月研究员、江曲图研究员先后主持报告交流。

陈彬研究员应邀作了题为《近岸海域生态评价与保护修复规划关键技术研究》的主题报告,他从如何快速评价海洋生态系统、如何科学判断海洋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及趋势等科学问题出发,以评价与退化诊断、保护修复优先区选划、保护修复格局构建三步为总体研究思路,介绍了PSR框架模型及快速评价方法的构建思路,结合珠海市滨海湿地修复案例展示其实际应用价值。

董云伟教授以《海洋生物分布模式与生理机制——微生境异质性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题进行报告交流。董教授的研究基于硬基质海堤修建的客观工程实际,探究潮间带微生境环境温度包括阳面与阴面、潮池与岩石等的时空异质性,发现环境高温、温度可预测性和升温速率是影响潮间带大型生物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人工基质修建过程中构建多样的微生境能够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李杨帆教授在题为《海岸带韧性:理念、评估与展望》的特邀报告中,介绍了海岸带韧性的概念和评估方法,分享了课题组目前在全球陆海统筹与韧性评估治理的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厦门、深圳、宁波、海口、连云港等地的城市区域生态规划与陆海统筹现代化治理决策、韧性转型发展中。

会议期间,天津大学白敏冬教授、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曾剑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曾江宁研究员、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欧阳晓光研究员、广西大学孙翔教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克雄研究员、东海实验室张昕研究员、香港大学江曲图博士、厦门大学范冰雄博士分别进行主题报告,交流分享了在海洋蓝碳研究、海洋灾害防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价值研究、长江江豚和中华白海豚保护、海洋大气环境数字孪生关键技术、红树林气候韧性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所取得的成果。

来自厦门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等单位的研究生进行了报告展示。他们的报告或关注气候变化下海洋生态的转变,或聚焦海洋生态领域的最新动向,展现了海洋生态评估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广阔前景。

(文 化天然 叶观琼/摄影 曾江宁 化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