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舟山日报] 浙大海洋学院破解台风天气海流观测难题
本报讯 现场海洋观测资料缺乏,一直是台风研究和预报的短板。不久前,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海洋观测—成像研究团队”利用海底光缆分布式声学传感技术,成功破解了这项“卡脖子”难题。目前,浙大海洋学院正积极与自然资源部、中科院等部门、院所对接,加快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2022年9月,台风“梅花”过境舟山群岛。浙大海洋传感与网络研究所副所长林建民和团队成员,利用舟山本岛与岱山岛之间的海底光缆,通过分布式声学传感技术,成功观测台风横穿海缆上方海域期间所激发的低频背景噪声,并进一步实现台风条件下海流、海浪、潮汐以及海表风速等海洋关键要素的大尺度、高时空分辨反演,为台风观测研究提供了一条不受天气、海况影响的“水下观测”新途径。
“我们成功反演了台风条件下的海流流速、流向以及海表波浪传播变化,其中海流流速和流向的同步反演为国际首次。”林建民说,这项技术还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强、成本低等优势。今年2月,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该项研究成果。“我们目前正在研究更大尺度的多物理场水下遥测技术,观测区域也将从东海向南海拓展,进一步助力海洋科技发展。”林建民说。
近年来,浙大海洋学院主动对接国家区域战略需求,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获批各类科研项目900余项。其中,千万级项目7项,科研经费累计到款超7亿元,发表高被引论文19篇、Nature子刊论文8篇,在海洋基础科学、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研发领域获得了水下直升机技术、潜水器组网观测与声学探测技术、大型海上风机一体化设计理论、海洋电子技术、海洋能发电装备及其技术、有缆在线观测系统等一批代表性科研成果。
此外,浙大海洋学院牵头实施市校战略合作“1361计划”,已开展66项专题科研项目,攻坚舟山企事业单位生产建设中的科技难题。10余名教师和校友在舟山注册成立了高科技公司,8名教师入选市“5313”专项计划“领军团队”和“领军人才”,7名教师入选“舟创未来”海纳计划。
(记者 陈颖丹 通讯员 高楚清 齐静宇)
《舟山日报》2024-05-10 原标题:浙大海洋学院破解台风天气海流观测难题 利用海底光缆分布式声学传感技术,探索不受天气海况影响的“水下观测”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