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海洋学院林建民团队热带气旋研究取得新进展 成果在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发表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气旋是否正在变得更强,长期以来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焦点。针对卫星观测难度大、研究相对薄弱的弱热带气旋,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林建民、马东方研究团队利用全球漂流浮标和热带锚系浮标对近海表海流流速与海表温度的连续观测,构建了基于浮标观测的海表风速反演模型,对1993年至2022年连续30年期间弱热带气旋强度的全球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关研究成果“Limited global intensification of weak tropical cyclones over the past 30 years”近日在Nature集团旗下期刊 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 在线发表。
近年来,林建民团队一直致力于通过多学科交叉开展包括热带气旋在内的水下遥测理论与方法研究,此前已通过海底地震仪、海底光缆分布式声学传感开展热带气旋水下观测与反演工作,本项工作则是通过漂流浮标于10–15米深度处的观测分析研究热带气旋演化。
弱热带气旋的强度演化趋势一直是个研究热点问题,但受限于观测手段和相关理论的不完备,该问题仍存在争议。因此,团队基于漂流浮标、锚系浮标的海流流速及海温观测数据,自主构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数据驱动海表10米风速(即海表风)反演模型(图1),估计得到1993-2022年间全球弱热带气旋虽总体上增强、但在不同洋盆的表现并不一致,仅有每10年3.4 cm/s的增长;进一步分析显示,弱热带气旋的增强主要集中在南半球,而并未在所有洋盆中普遍出现(图2)。
图1 海表风反演模型及误差分析
图2 弱热带气旋作用下的近表层海流流速与反演风速变化趋势
相关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74067)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QN25D060005)的资助。
(唐焕)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3247-025-02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