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同赴山海探真知 | 海洋学院2025年《海洋科学概论》课程顺利举行
在朱家尖的沙滩、砾滩间溯源向汇,寻觅海陆变迁的痕迹;在马岙博物馆里驻足沉思,触摸“海岛第一村”的千年古韵;在岱山、秀山的潮滩上俯身观察潮间带的生物习性,了解台风成因与影响;跟随“紫金港”号扬帆远航,在碧波之上开展科考实验……他们的脚印刻在山海之间,带着对海洋的热爱出发,满载探索的热忱与知识的硕果归来。
暑期以来,为期三周的《海洋科学概论》课程如期举行。该课程从 2017 年开创,巧妙地将课堂教学、课间实验与野外实习和出海实习有机融合,为同学们带来深度的海洋科学领域导览。今年是第9次开课,课程主讲教师、海洋学院张朝晖教授带领学生们行进于山海之间,开启浙大海洋学子的专属实践旅程。
6月25日起,张朝晖等老师带领学生们先后走进朱家尖岛开展现代沉积物实习,走进岱山岛和秀山岛开展潮间带实习,走进舟山博物馆和台风博物馆开展海陆变迁、海汽相互作用认识实习等。这些野外实习,将课堂知识变为了同学们可视和可触摸的深切感受。期间,课程还带领同学们参观鸦片战争遗址公园,邀请海洋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作“探索深海的秘密”励志报告、“走向海洋—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讲座等,教育引导同学们厚植海洋强国的家国情怀。
7月中旬,海洋学子分批登上“紫金港”号教学实习船,从浙大码头启航,途径摘箬山海洋科技示范岛,再到桃花岛附近海域开展海洋科学四个方向的综合实习。抵达试验海域后,同学们在张朝晖老师和助教们指导下,认真观看浅地层剖面仪等装置“下海”实验过程,现场学习了解浅地层剖面仪的工作原理,实时观察探测绘制的海底海底地形、观看多普勒超声波流速仪传回来的流速并进行分析等。
在“紫金港”号上,同学们还和助教一起,将CTD仪放入水中,测量不同深度水体的温度、盐度、溶解氧、pH、浊度等,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提升对海洋科学的认识和兴趣。同学们自己动手,用黑白盘法大致测量当天海水真光层的厚度,使用卡盖式采水器采集海水样本,使用两种不同孔径的拖网来捕获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并在一楼船舱通过体视镜现场观察。
在摘箬山岛上,同学们还体验了一把渔民生活。早上船靠码头时,大伙一起在蟹笼放入诱饵,投入下海,下午返航时再回收,亲手收获了螃蟹、虾和螺。这份新奇体验让每个人都兴奋不已……
“这门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们对海洋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通过‘知行合一’的方式找到个人兴趣和海洋科学的切入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张朝晖说。《海洋科学概论》课程自开设以来,坚持将课堂教学、课间实验与野外实习和出海实习有机融合,全方位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海洋强国的家国情怀。
“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海浪、洋流、海洋生态等知识点都变得易懂且生动。这门课程不仅让我夯实了专业基础,更让我对海洋的热爱从最初的向往,转变为用海洋知识报效祖国的坚定决心。”本科生傅诗珩表示。
(沈杰聪 刘雅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