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首页  |  学院动态

海洋学院举办2025年《海洋工程与技术认知实习》课程

作者:陶程兴 华黄鑫 发布日期:2025-07-29 访问次数:97

6月25日至7月16日,海洋学院2025年《海洋工程与技术认知实习》课程在舟举行。93名2024级海洋大类新生在课程负责人、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王立林老师带领下,通过理论学习、文献调研、研讨交流、实验室参观与出海考查等多元融合的实习实践活动,展开探索海洋奥秘的旅程。

课程伊始,海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鹰教授为同学们讲授第一课。他以载人深潜器等“大国工程”为切入点,生动阐释海洋工程与技术的国家战略意义,点燃了学子们的探索热情。随后,海洋信息学系、海洋工程学系负责人徐志伟、黄豪彩、赵西增、胡鹏等教授分别授课,系统讲解了海洋信息技术、海洋机器人设计与集成、海岸与近海工程防灾及动力学等核心领域的前沿知识。

同时,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学生们自由组队,聚焦“海洋资源与能源”和“海洋装备与无人系统”两大方向,深入开展了文献调研和交流研讨。

为将抽象理论转化为立体认知,课程精心组织了实验室参观走访。同学们近距离参观港工馆各大实验水池,了解各类前沿技术在港口工程中的应用。现场观摩实验室展示的海洋装备和实验平台,领悟工程技术原理,建立起理论知识与实物应用之间的桥梁。大家还分批搭乘“紫金港”号教学实习船出海体验,站在甲板上迎风而立,吹海风、听海涛,亲身感受深海的脉动。

为让学生们多维度了解行业发展,课程还特邀产业界和科研院所的顶尖专家进行分享。期间,金风科技黎炎讲述了海洋风电装备从“第一片叶片”到行业龙头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产业的蓬勃力量;浙江大学白强教授深入解析了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前沿趋势,勾勒能源未来图景;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韩喜球研究员带来 “探索深海的秘密”励志报告,以其亲身科研经历,生动诠释了海洋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在学子们心中埋下了科研报国的种子。

在课程最后的课堂展示交流环节,各小组围绕“智慧海洋技术”、“海洋人因工程”等主题,结合深入的文献调研和实习见闻,呈现了实习实践的收获和感悟。同学们纷纷表示,实验室的实景教学让抽象概念变得可触可感,文献调研与研讨锻炼了学术思维,而出海实践则提供了最直观的工程场景体验,“只有出海考察时,才真正明白海洋工程不是‘纸上谈兵’。” “从前觉得海洋工程与技术很遥远,现在知道了,它就藏在每一座港口、每一台深海装备里。”王景麟同学、高瀚同学深有感触地说。

“这门课程的初心是启兴趣、强认知、明方向,帮助大一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找到专业兴趣的‘锚点’,找到与专业的深刻连接点。”王立林介绍,课程设计从课堂理论到出海实践、从文献调研到专家启迪,以多元的融合教学,引导同学们在“认知—实践—反思”的闭环中,增强专业认同感和未来方向感,强筑牢专业根基,厚植家国情怀。

(陶程兴 华黄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