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首页  |  学院动态

[舟山日报] “舟山海慧”联合浙大海洋学院研制海洋环境多参数水质仪

作者:王倩倩 发布日期:2025-11-20 访问次数:10

本报讯 近日,由舟山海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舟山海慧”)与浙江大学海洋学院联合研制的海洋环境多参数水质仪,成功通过市“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验收,助力此类海洋观测仪器实现国产平替,推动我国高端水质仪自主化发展。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定海科技大楼的“舟山海慧”,科研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做实验。设备室内展出了企业自主研发的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便携式珊瑚礁分布调查仪、水下LED灯、水下高清摄像机、防生物附着紫外灯等诸多先进仪器与设备。其中,一个长约60厘米的圆柱体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这就是我们研发的第三代海洋环境多参数水质仪,别看它外形简单,实则是一种综合性海洋观测仪器,测定速度快、稳定性好、可操作性强。”“舟山海慧”研发总监陈栋介绍,该仪器不仅能测量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等基本物理参数,还可以测量海水溶解氧、叶绿素、浊度、pH值等海洋水质要素。

多年来,“舟山海慧”致力于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及相关传感器的研发,凭借先进的研发工艺和丰富的项目经验,已成为国内领先的海洋观测与预报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2020年,“舟山海慧”将目光投向了海洋环境多参数水质仪,与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组建研发团队,希望改变95%以上的高端水质仪依赖进口的局面。

“美欧国家研发的多参数水质仪已经实现了商业化生产和全球性应用,尽管我国采用自主创新等发展模式加快追赶,但之前国产水质仪大多只能进行叶绿素、浊度、溶解氧、pH值等单一参数的测量。”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顾艳镇告诉记者,海洋仪器设备极大影响对海洋探索开发的深度,只有牢牢掌握核心技术,不断提高海洋仪器设备的国产化率,才能不受制于人。

2020年以来,研发团队几乎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反复测试、调整参数。顾艳镇说,我国海洋环境复杂多变,沿海多为富营养化、高浊度水体,使得实验室样品与量产产品存在差距,“大家全面分析原因,在一轮又一轮的工艺优化中不断试错,终于在一年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此后,团队侧重于对产品的不断打磨和优化升级,目前海洋环境多参数水质仪已升级到3.0版,并可根据客户需求随意DIY,产品功能更加灵活。

据了解,第3代海洋环境多参数水质仪自今年初正式投产以来,受到不少涉海研究与生产单位的关注,目前已售出23台,为企业带来近500万元的收益。“舟山海慧”正在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将海洋环境多参数水质仪等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记者 王倩倩)

《 舟山日报 》( 202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