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海洋技术大会
[科技金融时报] 第六届全国海洋技术大会在舟山举行
本报讯 千岛之城,嘉宾云集。由浙江大学、东海实验室主办的第六届全国海洋技术大会5月19日在舟山海洋文化艺术中心开幕。来自全国从事海洋技术及其装备研究的120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界精英和青年学子齐聚舟山、共襄盛会,在三天的会期,分享交流海洋技术学术与应用研究的成果和经验,探讨海洋技术发展趋势和新的研究方向,共同谋划我国海洋技术与装备的高质量发展。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张偲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孙焕泉院士、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王军成院士和哈尔滨工程大学杨德森院士团队负责人作大会特邀报告,分别围绕海洋烃类能源有序开发的“负碳”路径、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海洋环境观探测仪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水声环境与声纳技术应用等主题,分享交流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为我国海洋技术高质量发展把脉支招。
此前18日下午,大会传统保留节目、连续举办五次的海洋技术类专业建设交流会先期举行,清华大学张建民院士作了“推动大工科下海,实施大类本科培养”的报告,并与与会11所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就海洋技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海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道。
作为大会的延伸、同时同地举办的2023国际海洋技术会展在18日下午率先亮相。本届会展以国产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主题,展示了近年来涌现出的近百种先进的装备与技术应用,特别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前沿科技产品成果。包括浙江大学近年来研制的水下显微成像系统及水下数字全息成像系统、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水下无线光通信设备、全平台远距离高速水声通信机等创新成果,在新开设的海洋前沿技术展区展出。本届会展还新推出特别栏目《“浙”里海洋会客厅》,邀请与会各界人士,就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海洋新市场的培育、海洋人才培养等话题进行思想碰撞,为海洋技术创新发展出谋划策。
全国海洋技术大会是浙江大学为大力发展海洋技术与装备搭建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会址永久落户浙江大学舟山校区,每两年举办一届。本届大会的主要议题包括,交流海洋技术的学术与应用研究成果,探讨海洋技术发展趋势及新方向,交流海洋技术与装备的学术成果和技术经验,同时研讨海洋技术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并展示海洋技术最新产品成果。
“本次大会除新概念潜水器技术、海洋能技术等方向之外,还增加了海洋‘双碳’技术、深海采矿技术等一批新的方向,并设置分会场,以适应海洋技术领域的迅速发展。”会议主席、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教授、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鹰介绍说。
据了解,除特邀报告外,本届大会就海洋传感器与海洋观测技术、新概念潜水器技术、水下光学与智能视觉技术、海洋“双碳”技术、深海采矿技术、极地海洋技术、水下动力推进与能源供给技术、海洋能源安全与装备技术、水下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船舶海洋高端装备技术、海洋能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态评估技术等研究方向,在舟山校区开设了13个分会场报告。从19日下午开始,1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现场交流分享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把握海洋技术发展趋势和新的研究方向。
“全国海洋技术大会一直在不断迭代办会模式,注入新的活力,全方位促进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协作,共同推进我国海洋技术领域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大会组委会主席,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梅德庆表示,在浙江大学迎来126周年华诞之际,真诚欢迎与会代表与浙江大学师生开展交流和合作,一体推进海洋技术领域的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为我国海洋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林上军 高楚清)
《科技金融时报》2022-05-23